求分求知渐稳期。
考试后经激烈地议论和相互核对纠正,学生们接着就关心自己的得分,这是他们考试后的最高目的。知道自己的成绩之后,他们还常常询问别人的成绩和自己在班上所处的名次总之,这时他们最关心的是成绩。为了争取高分,学生们甚至仔细查阅试卷,寻找是否有错改和加错分的情况, 而对考题的答案和最佳解法已逐渐冷漠,求知心理渐趋稳定,进而恢复正常状态。
从以上四种心态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三心态期对于学生巩固掌握知识起着重要作用。而传统考试法往往忽视这个作用,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忽视“复习求知高峰期”,采用所谓“随机考试法”,也就是学生们所说的“突然袭击”。考试不事先通知学生,考试之前不组织任何复习。老师们企图用这种方法来检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企图从中得出学生平时学习是否主动的结论。其结果往往是把学生“考倒”。普通低分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受到打击,而老师们也常常为学生糟糕的成绩大发雷霆,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气氛,使考试变成学生的负担、老师的累赘。
二是忽视“核对纠正记忆期。”考试结束后不是先讲评试卷,引导学生核对纠正各自的答卷,以加强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而是立刻批改试
卷,先满足学生的求分欲望,再来讲评试卷。结果学生得知成绩之后,往往对试卷讲评失去兴趣,这就使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评收效甚微。有的学生这次考试中的错误往往在下次考试中仍然出现,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在起作用。
针对传统考试法的两上缺陷,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性的改革。
首先,老师可以提前一两天或稍长时间将考试信息告诉学生,划定复习考试范围,给学生以较充足的复习时间。如有必要还可组织集体复习, 引导学生对有关章节进行系统小结归纳,对平时难于弄懂的问题要反复讲解,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弄懂。对考试中的难点甚至可以透露给学生,选择一些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充分利用学生此时较强的接受能力,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容易出错的问题的理解掌握。这样可以较普遍地提高考试成绩。一次成功的考试,学生平均成绩应在 80—85 分之间,优秀率(90 分以上)应在 25%左右,不及格率应控制在 10%以内。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可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
其次,针对学生在“核对纠正记忆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老师可以在考试结束后立刻组织试卷讲评,对试卷中较难的题目和学生反映拿不准的试题进行重点讲解。讲评结束后,要尽快批阅试卷,使学生能够在求分欲望得到满足的兴奋状态下对照试卷检查和反思自己的考试和学习情况。
这种“巩固理解考试法”与传统考试法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把考试当作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上,还利用考试前后学生较强的接受能力组织复习和讲评,以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阶段使用这种考试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也许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