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手段的历史发展

西方有人把夸美纽斯编写《世界图解》看作视听教学手段的开端。《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为贯彻他的直观原则而编写的。载有 150 幅插图,出

版于 1598 年。其实,我国至迟在宋朝,据说就有王唯一于 1026 年撰《铜

人输穴针灸图经》,并铸成铜人模型,刻示经胳腧穴位置,又绘制十二经图,刊行后刻石流传。“图文并茂”的蒙养教材也很早就有了。至于重视教学手段的思想,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发表了“善假于物”的见解。他说: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然,荀子这里讲的“善假于物”,含义广泛,不只是我们所讲的教学手段,包括整个学习,乃至认识和利用事物规律。但是,它无疑包含了这样的思想: 善于利用工具、手段,是促进学习、争取获得良好的认识效果所必要的, 也是大有讲究的。马克思关于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这就是说,机器这个工具、手段,增强了人的力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直接重视并从事教学手段的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他有理论, 又有实践。理论就是他的建立于感觉论基础上的直观原则。实践就是他的

《世界图解》和直观教具的设计。裴斯塔罗齐也设计了算术箱。这方面还有一位突出的人物——福禄贝尔,他设计了发展幼儿感官、智力的教具, 称为六种“恩物”。

当电影刚刚发展起来、开始传到中国的时候,鲁迅就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

至于当代,由于现代化手段的产生和发展,更产生一门新兴科学—— 教育技术学或教育工艺学。它出现于六十年代,风行于欧美和日本。它是一种边缘科学,是在几种科学交叉点上产生的,是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和方法,包括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现代化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有效地制造和应用现代化手段提供理论根据,并且,还研究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怎样引起了和将引起教育组织、计划的变化等广泛的问题。日本图书公司 1971 年出版了八卷本的《教育技术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