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授中的“随意”运用艺术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重复自己思路的过程,而是重新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做到“破茧而出”,进入发挥自如的自由王国境界,就需要有充足的教育机智做后盾。而充足的教育机智除与教师的教学天才有关外,主要来源于丰富的学识。“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课外工夫。
随意性并非是任意挥洒,而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内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万变不离其宗,形式生动多样,它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教师讲课时重临堂发挥的灵感教学,不能照搬教案,亦步亦趋;二是指教师具有很高的从教能力,教育机智充足,能从空解答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或利用空发事件把教学引向深入。教育机智表现运用得好,往往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之处和点晴之笔,使学生在感到心情愉快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之美。有一位全国特级教师在讲《木兰辞》时,学生突然问:“同行十二年,怎么会不知道木兰是女郎呢?难道她不是小脚吗?”教师回答说: “南北朝时妇女不裹小脚,木兰是大脚”。学生停了一会儿,又问道:“那么中国古代妇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裹小脚的呢?”
这位教师并没有被这个问题难倒,她不愧是特级教师平时看过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她想了想说:“南北朝时期之后是隋唐,唐代后期由于藩镇割据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五代中有一个后唐,其主李煜被后人称为李后主,他令宫嫔以帛绕脚,使之纤小或新月状,从此开始后人皆效仿之。中国古代妇女便开始缠足了。”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由此可见,充足的教育机智源于渊博的学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储备一桶水,这就是对教师知识的“博”与“约”的要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拥有丰富的学识,就必须虚心学习,做到“某一东西懂一切, 一切东西懂一点,”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修养。掌握丰富的学识有三个途径: 一是从书本中学习积累,为己所用;二是从他人的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 多听别人的课,多看别人的教案和笔记,多向别人请教,多和别人讨论; 三是自己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文化科学知识,教师才能发挥随意性, 运用好教育机智,把学生领进乐学的上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