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型提问。

当学生被难题“卡壳”时,教师应当及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桥梁, 使学生顺利到达目的地。如在教《项链》,教师这样发问:“作者刻划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题一出,学生默然。这时,教师随机应变,问道:“路瓦栽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纷纷作答。至此,第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提问要“适度”,就是教师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使问题接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高不可攀或是繁琐浅显的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跳起来摘果子”。怎样才做到提问“适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