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扩大目光注视区域

在非言语交际中,眼神传递的信息最丰富,使用频率也最高。在课堂上,教师目光注视的类型与次数被认为对课堂管理与教学目的影响最为明显。每当教师与学生的眼睛接触平均次数下降时,学生破坏课堂纪律现象就上升,当教师不断注视教室的每个角落,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次数上升时,课堂秩序就良好。一般教师都认为,用坚定的目光“死死盯着”冒犯纪律的“调皮鬼”,是扭转课堂秩序的有效武器。目光的类型不同,会给学生不同的影响。冷峻的目光,使学生产生疏远感;热情的目光,使学生产生勉励感;轻蔑的目光,使学生产生逆反感。眼能传神,眼能达意,而且能传微妙之神,达复杂之意。作为教师,怎样发挥眼睛传递信息的作用, 尚须不断探索。

改善目光注视作用的方法是:

  1. 改变“目中无人”的讲课方式。

有些教师讲课眼睛一直盯着课本或教案,很少看学生几眼,这种缺乏情感交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大减,课堂纪律混乱。为此,教师要深钻教材,对教案烂熟于心,这样,走上讲台才可能放开课本与教案,而把目光全部投向学生。

  1. 注意目光投向区域的合理分布。

扩大目光注视的范围,改变把目光只投向优秀学生的倾向,使全班同学与教师目光有大体均衡的接触机会。

  1. 提高月光注视的技术。

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目光、要因时而异,因人制宜,要有助于教书育人这个总目标的实现。比如,对正在冒犯纪律的学生,需要投以严肃的目光;对做出满意回答的学生,应投以赞赏的目光;对性格内向、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投以鼓励的目光;对性格腼腆的学生,应避免较长时间的目光接触,防止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