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点化艺术

学生在听课、自学或独立探索过程中如果遇到难点,提出质疑,怎么办?高明的教师往往采用“点化”的教学艺术。胡克英同志提出如下的观点:

“点化”一词原指古代方土的点金术,又指佛家、道家启示人们信佛或信道的方法。然而,教师别开生面,把这个词引进教学论,作为专门术语,标志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艺术。点化,也就是在教师点拨之下引导学生把知识、技能加以消化或内化;有时学生自己把已知和未知突然接通,豁然开朗,也叫点化,这是一种自我点化。

例如,在低年级布置这样一些计算题:16+84+95,38+47+53+32 等等。有的孩子只会按顺序计算,证明这些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较低,计算速度也很慢。如果教师用“哪个数和别的数可以交换?”“哪两个数可以结合?”等问题加以点拨,就会使他们把已知的加法交换律,结合率同新的简单技能接通。点化也就是扶(教师指导)和放(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结合,避免“抱着走”。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说,即使在以扶为主的课型中, 扶中也应该有放;只有扶中有放且敢于和善于放,才可能引导学生由半独立探索走向完全的独立活动,养成真正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也才可能使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发展成为真正的“自我运动”。

点化术更重要的作用,不在于使已知和未知接通,而在于给孩子以新的启迪,让他们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珍贵的教科书》这篇课文,原定目的是教会孩子按事件发展顺序分段和分析课文结构。全班学生一致把课文分成四段,这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也是最容易的。教师突然提出:“还有别的分段方法么?”随之加以点化:“请想想,标题中隐含主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如果按‘珍贵’这个词的含义重新分析,可以分几个逻辑段?” 于是全班学生的思维被重新唤醒,争议气氛随即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