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学生的“问题”往往五花八门,因此如何向教师提在点子上的问题, 对学生来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学生的问题尽管多而杂,但基本上不出下面四个范畴:

①手续性问题(如:我可以去实验室吗?)

②关于功课的问题(为何要测验那项内容?)

③关于事实性材料的问题(如何拼写“Ver-cical”?什么叫怃恤金?)

④关于理解的问题(“结构”一词是什么意思?)

学生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如果经常是请求允许,那教师就无疑是保姆了。我们的目的是把师生关系建成一种合作。学生要通过提问为教师所了解,以使教师改进教学;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问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而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

怎样做?必须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要明确不同问题有不同的功能,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几种可行的方法:

①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答案(一个概念、一种关系),然后请他们围绕这种关系问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最后都要导致这一答案。(如:教师给学生“春天”,学生可问:“什么时候树上绽出了新芽?”等——编译者注)

②学生开始作业前,先自我提问:“我这次作业要达到什么目的?将会有哪些收获?”

③引导学生问实质性的问题来对材料进行分类。如“为什么这类问题上次显得简单,这次就难了呢?”

④教师围绕一个题目,按次序列出典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问题的次序从事实性(回忆、理解、描述)——说明性(分析、综合)——判断性(评价、提出措施),逐步深入。如某班讨论贫穷问题,教师列出事实性问题(如“美国有多少家庭年收入低于三千美元?”)、

说明性问题(如“为什么美国多数穷人不能改变其地位?”)和判断性问题(如“美国哪一个代理机构帮助穷人最有效?”)学生明确了上述问题后,教师就让他们思考四点:

①每一问题要求获得哪种信息?

②这些问题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哪些方面是不同的?

③你怎样运用各种问题?

④你从用来获取信息的各种问题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经过不断的“提问”训练,学生就能把握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问题,为思维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