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分别指向六种教学目标的提高方法
关于提问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由不少教育家作过研讨。事实上,提问有理由作为教师所从事的最重要的活动。
可以肯定地讲,教师都把提问当作他们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远在1912 年,史蒂文森的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在校平均每天要提问大约 400 个问题。这一发现已为更多新近的研究所支持。例如,弗洛伊(Floyd)1960 年的研究发现,他所取样的小学教师,平均每天要问 348 个问题;另一项
由莫野 1966 年主持的研究指出,在每堂自然科学课上,教师平均要问 180
个问题。在中学水平上,贝拉克等人 1966 年的研究揭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在这项研究中,有 72%的课堂谈话是由教师承担的,其中近 7%的谈话是用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余的谈话则用于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评价学生的发言。
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能够预示学生思维活动的类型。史蒂文森 1912 年发现,他所研究的教师,在他们所提的记忆型问题中,有 66%是直接从教科书中援引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弗洛伊在 50 年以后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他研究的样本中,教师所提的问题竟有 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实的。
塔巴、莱文、和艾尔译 1964 年的研究,还有豪肯斯 1972 年的研究均已表明:不同类型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因此,对教师来说, 意识到提问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有许多种分类问题的方法,且这些分类大多是富有效益的,它们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一些概念化的参照框架。在众多的分类中,最著名的分类之一就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1956)。布卢姆的分类包含六个水平,因此,处在每一水平上的问题都要求用不同的思维过程来回答。为了实现激励学生从事各种认知过程活动之目的,教师应能依据六个
水平中的每一水平来设计问题。这六个水平是:1.知识;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