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包容力
提问不是为问而问,点缀课堂;也不是为奇而奇,刁钻古怪;更不是为析而析,肢解课文,而是为了促使学生能高屋建瓴地思考,因此它应有较大的包容力。例如:
①“你认为本文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七根火柴》)
②故宫的前朝和后廷,布局上各有什么最突出的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故宫博物院》)
③“党国为国,友邦为友,看起来都在忧心忡忡,可他们各自担忧的
究竟是什么?你能用正面语言阐述并证明吗?”(《友邦惊诧论》)
这类问题的作用在于避免学生思考时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它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聚敛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