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教学的基本程序
“实验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官和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课型,如《热胀冷缩》、《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磁铁》、《电流》等。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他们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认识自然,掌握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其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情境示题——自由探究——研讨整理——扩展运用”四个环节。
情境示题
是指教师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等心理来设计一个蕴含着要研究的问题的小实验、游戏、魔术等,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卷入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这一阶段又可称为“主体化阶段”。
自由探究
是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根据材料的结构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及用于实验的材料都应给学生提供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他们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和出差错的自由,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一个正在进行科学实验的“小科学家”。
研讨整理
教师利用学生集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经历,对实验中的事实和现象展开研讨,建立自己的解释模型,逐步形成概念的阶段。
扩展运用
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已经获得的认识加以引申推广,用以解释新的事物和现象,不断发现新问题的过程。
上述四个阶段中,“自由探究”和“研讨整理”是实验课教学的主体阶段。依据这四个阶段组织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因为材料结构的科学性是实验教学的关键;(2)深入了解学生的认识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放手让学生探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