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的节奏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鲜明的节奏,要努力寻求有效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呈高效率的节奏思维。

首先要注意思维活动总体趋向的渐强。

一开始上课,学生刚进入这一节课的学习,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有一个准备过程,倘若让他们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接受高强度的思维训练, 一下子很难适应,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自卑心理。这就为一节课的教学投下了一个阴影。有些课一开始就“冷场”,原因就在于抛出的问题整体性强难度太大;而优秀的教师上课,开头的问题总是精心设计,难度适当,甚至“王顾左右而言他”,于不知不觉中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后面较大强度的思维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从整堂课的安排看,要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后边。从另一角度说,一堂课中, 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没有一定的强度,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平静”之中, 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

其次要注意强弱刺激的交替。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都是在外界刺激下进行的。从思维的一般特点看,它总是线性发展的,但又不是直线发展的。因此,课堂思维训练的渐强也不宜是直线状的渐强,而应是在保持总体趋向渐强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刺激的强度,以形成学生思维的鲜明节奏。

要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呈现出节奏思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变化思维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形象思维训练和抽象思维训练相结合。通常先形象思维后抽象思维。

思维节奏是一种心理变化。课堂上提倡学生积极的思维,但不能弦绷

得太紧,应有张有弛,形成节奏。教师的讲授设疑、提问,都要能起调节学生思维活动节奏的作用。例如:演示实验时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观察现象,思维就相对处于低潮,而实验成功,揭示结论时,思维就上升到高潮;教师归纳小结时,往往有停顿地留下学生作笔记的空隙时间,讲解重点难点和关键时就应放慢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回味、接受。此外,边讲边练,边讲边实验等等,都是动态节奏促进思维节奏发展的具体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

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形成学生思维的节奏,追求思维训练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