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意错误”的艺术

有人说:为了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记忆的轨迹,采用“以错误引起发笑,以发笑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自如的笑声中传授知识,纠正错误”的做法,可以收到从正面讲解所收不到的良好效果。对此,我以为需做具体分析。

在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时,对某些知识(特别是难点、重点) 教师有意搞错,引起学生注意(警觉、发笑、举手质疑⋯⋯)再去纠正, 有时会比一直在沉闷中“灌输”好些,但这只能偶一为之,不能常用,否则有害无益。

首先,滥用“有意错误”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老师总出错,不是“有意”,是没水平。会影响教师威信。其次,学生学习,常是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很重要。有意错误信号系统被学生感知、接受,便不易抹掉。再次,反复使用会使学生真伪难辨,引起思想混乱。至于因而导致课堂秩序紊乱,便更是得不偿失了。

如果想打破课堂沉闷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本

可采用多种多样、机动灵活、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驰骋天地十分广阔, 不必一定求救于“有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