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的讲授技巧

深入浅出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深浅度。有人认为,深浅度是根据学生答题速度和准确度来确定的。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它只反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智力发展状态。因此,深入浅出的教学既要从表现上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注意他们潜而待发的思维张力。不只是满足浅显易懂的讲述,更要让学生闻一知十、驰聘想象、触类旁通,甚至能发表创造性见解。那些缺少思维能力的讲解,即使运用了启发式,也会淡而无味,甚至产生反效果。

还有人用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来衡量深入浅出,有的外语教师往往用歌声和乐器来代替教学,认为是寓教于乐。有的教师经常带学生外出参观, 搞“现场教学”,强调所谓实践性。课教得轻松,学生也满意,可就是经不住理论考核的推敲。“深入”是“浅出”的前提。如果浅得浮光掠影, 只考虑学生的接受性,不考虑他们的理解和发展的张力,就不是真正了解学生。深入浅出对“善于表达”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具有一般的技能性口才,准确、流畅地使用口头语言;二是要尽量使用非逻辑思维技巧, 浅化深钻的教材内容。技能性口才是通过练习形成的遣词造句本领,非逻辑化表达技巧的形成,则需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