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力争步步深入,深中明理,变“浅”为“深”。

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要经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阶段。预习初读时,懂得课文写的是什么,认识是笼统的、粗略的。教师提问应是“什么”、“哪些”;在重点讲读时,分段理解时,学生懂得了课文各部分是怎样写的,提的问题一般是“怎么样”;在精读深究全文时,懂得为什么这样写, 教师提问一般应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等等。因此进行“系列提问”中,教师要随着学生认识各个阶段的推移和年龄特点,抓住一篇课文中的几个关节点,一个点、一个点地组成一连贯的提问,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引导学生的认识由浅层逐步进入深层。

如《月光曲》第三自然段讲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最后一句话是: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教师抓住这个“点”可进行一组提问:

①盲姑娘刚才的话是“随便说说”的吗?(从理解文字入手,认识盲姑娘酷爱音乐。)②既然盲姑娘的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发自内心, 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是“随便说说”?(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深究,从而认识盲姑娘品格的另一个侧面:非常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③从盲姑娘的话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一个人?(概括性问题,综合以上两句,形成对盲姑娘的完整认识,培养概括能力。)④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会怎样想?(想象性问题,理解贝多芬推门入内的动机。)全文只要抓住类似这样的几个“点”,由浅入深提问,就可以形成很大的覆盖面,无须处处设问。

总之,“系列提问”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一套死板的公式。它的提问方式是多方面的,有连环式提问、递进式提问、正向提问、逆向提问等等。它的范围又是多层次、多渠道的,有思想性的问题、知识性的问题、思维性的问题、情趣性的问题等。虽然方式各异,范围不同,但提问结构的整体化,提问序列的系统化,提问内容的思维化,提问语言的简洁化, 提问方式的层次化却是“系列提问”的主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堂“系列提问”,一定要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力争做到:“整体而有序列, 灵活而有启发,总揽全局而又少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