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六法

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活动,一个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案可以有多种多样,然而,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寻找、筛选、确定一种最佳的教育方案,这确是一件难度较大的教育活动。偶发事件的处理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这样说,倒不是认为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不可捉摸、无章可循的,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一样,偶发事件的处理有一定的方法,只是需要教师机智灵活的加以运用。

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从时间上分,可以有“热加工”和“冷处理” 两种。

所谓“热加工”,是指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抓住时机,马上给予处理,趁热打铁,取得教育效果。例如:某语文教师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的坐垫挂在天花板露在外面的电灯线上, 老师灵机一动,更改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转身在黑板上写了《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让学生写命题作文。特级教师朱雪丹有次上课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被窗外飘进的柳絮所吸引,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柳絮的飞舞状态掌握“飘飘悠悠”一词。“热加工”往往使偶发事件及时地解决,并给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动和深刻印象,对日后偶发事件的产生起了震慑作用。但“热加工”往往会占用一部分教学时间,甚而变更原有的教学计划,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冷处理”是指教师对偶发事件给予暂时冻结,仍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等到下课或其它时间再来处理这一事件。例如,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刚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哎哟”的惊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大钉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老师选择了后者,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到了下午,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缺点,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冷处理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考虑教育方案,冷静地处理偶发事件。同时,它又不会妨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但由于“冷处理”不能马上把问题加以解决,有时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有些偶发事件必须及时给以解决,而不能“冷处理”。一般而言,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

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的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教学的因素。诚然,批评教育不失为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它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偶发事件作为突冒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种因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端,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做到“眼睛一扫,了解全貌”,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将手一伸,鸦雀无声”。如果教师仅仅依赖自己的教师身份去压制学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或顶撞行为,不但不能平息事态,反而激化矛盾。为此,教师需要视偶发事件的成因灵活地加以处理,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或许会给教师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