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循”中求“变”

读讲课文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在给课文划分段落的基础上,循着课文内容的自然顺序,逐段进行。另一种做法是按照课文内容或结构的逻辑特点,以课文内容或结构的凝聚点作为突破口,变动读讲的次序,以求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蹈常袭故,一味采用循序法教学,显得单调呆板,学生不感兴趣。如果从课文的特点出发,适当采用变序法教学,学生会感到新鲜,乐于学习。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从思想内容看,课文最后一节中的“在 40 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一句,是凝聚点。教学时,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他们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伟大”的含义,然后反溯前文,寻找答案。从文章的结构看,第四节是个凝聚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上,恩格斯是怎样热忱地帮助马克思的?在共产主义事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无论是从思想内容入手,还是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或者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变序教学,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