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空白”运用五法(例说)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突然由活泼、热烈的气氛转为沉寂,这并不意味着高潮已经过去,恰恰说明学生的学习向更高的境界发展了。学生的高明见解,往往在沉寂(课堂空白)之后不久才提出来的,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教学空白”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留出一些“空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

  1. 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看,“沉寂”和“空白”阶段是学生静心思索的孕期,容易使学生激起好奇的涟漪,荡起思维的火花。

  2. 从学生的记忆角度看,课堂上适当留出“空白”,学生的记忆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学习内容易于记住。

  3. 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中留下“空白”,学生可以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心理疲劳,避免“分心”现象。

那么,在什么情况不要留出“空白”呢?刘北荣老师的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