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批评学生要避开负效应环境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总是脱离不了三个环境,即人际环境、时间环境和语言环境。每一环境,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又可分为正效应心理和负效应心理。正效应心理能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批评, 而负效应心理则使学生不能接受教师的批评。凡是批评教育学生,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其修正错误,积极向前,即能使学生产生正效应心理。只要避开产生负效应心理的环境,就能达到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那么,何种情况下易使学生产生负效应心理呢?

从人际环境看,如下的人际环境易使学生产生负效应心理:

①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

②在全校同学面前批评。

③在陌生人面前批评。

④在异性同学面前批评。

⑤在众多老师面前批评。

⑥在学校领导或上级领导面前批评。

⑦在其好朋友面前批评。

⑧在家长亲人面前批评。

⑨在行人过往的地方批评。

从时间环境看,如下的时机批评教育学生易使学产生负效应心理:

①学生盛怒时。

②学生焦虑时。

③学生抑郁时。

④学生悲痛时。

⑤学生冤枉时。

⑥师生情感有隔阂时。

⑦学生思想出现反复时。

⑧学生对教师有成见,发生误解时。

⑨情况没调查清楚时。

从语言环境看,凡是学生听了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不能心服口服的语言,都易使学生产生负效应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不中肯、大声训斥的语言。

②讽刺挖苦的语言。

③揭短、羞臊人的语言。

④言过其辞不切实际的语言。

⑤报复反击的语言。

⑥有失教师身份的语言。

⑦出口不逊谩骂的语言。

⑧絮絮叨叨无休止的语言。

⑨褒彼贬此的语言。

有位教育家说:“伤害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这不是一个罪过,也是一个错误。”以上例举的具体环境批评教育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恶化师生关系,削弱或抵销了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避开这些具体环境批评教育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最适合其心理需要的批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