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有适度的信息量。
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信息量,并要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理。现代心理科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获得并加工信息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信息的单位是“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 一项公式,一条定律⋯⋯,一个学生在一节课能掌握 4——20 个“组块”。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量限。信息量太单疏,环节松散,是时间的浪费;信息过量,密度太大,超越学生接受能力就是凌节而施,空中建楼。两者在教学中都是不可取的,是违背学生认识和思维规律的。信息组块有简单复杂之分,单一复合之别,要按不同年级再组后输,使学生思维在恰当刺激下不断同化知识,调节认识结构,获得知能发展。再精心设计一定量的练习和训练次数(掌握知识技能的量次规律),使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完成一个“给定一定条件,做出一定动作”的“产生式”。比如小语中的“看图识字”教学,步骤一般为“看图—学词—识字—练习说话”,就是从整体出发,以组块为信息单位,以习得知识组建认知结构为过程的一个完整“产生式”。在学生看图意中理解词义,又在语言环境中识了字,有了这一“条件”,然后做出字词的应用问题的“动作”。把信息科学应用于课堂教学,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分析能力和课堂的控制能力、应变能力,更科学地安排教学各环节,改进方法,省时省力,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