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般的划分法

  1. 原始的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主要为“口语”,也包括教学双方的形体、动作、表情、个性等,总之,局限于人本身的甚至不能离开个体的东西。

  2. 文字和书籍。主要标志为“文字”,还限于手写,手抄,包括竹简、

木简和刻刀。这是教学手段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飞跃,也是整个教学、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飞跃。我们在《教学过程》一章第三节中已经讨论过,这引起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得以产生, 使教学突破了局限于直接经验的模式。

  1. 印刷术的发明,包括纸的发明。这是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的技术和物质的前提之一,其进步性和优越性,不言而喻。夸美纽斯在论证班级授课制、集体教学制时,曾经提到这一点并受到启发。他说:“一个印刷匠用一套活字可以印出成千成万的书籍,所以,一个教师一次也应该能教许多学生,毫无不便之处。”

  2. 特别设计的各种教具。这指专为教学而设计的东西,不是一般的自然物。例如,裴斯塔罗齐的“算术箱”,福禄倍尔的“恩物”,是历史上比较典型的例子,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更是如此。在日常的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的:粉笔、黑板、算盘、图片、模型、标本以至教杆等等,都可归属这一类和这一阶段。

  3. 一般的电化教具。这是指利用电力(突破了机械学局限)制作的教具,又还不包括电子计算机的教具。例如,幼灯(投影),唱片或录音带、电影、电视、录象、教学机器、语言实验室等等。

  4. 电子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它不仅不同于电化教学手段以前的那些普通教具,而且也不同于一般的电化教学手段。正如前边已经讨论过了的, 一般电化教具虽然比起局限于机械学的教具远为优越,有质的进步,但终归是具体器官的延长,还比不得电子计算机,把人脑延长了。应该说,这又是一次新的质的飞跃。

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有的同志列出了一个时间表,可供参考:

幻灯 十九世纪后半叶

无声电影

二十世纪初

唱片 

无线电收音机 二十年代

有声电影 三十年代

电视

磁带录音机 语言专用教室

五十年代

程序教学的教学机器

闭路电视 六十年代

电子计算机 七十年代

我国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制作和运用,起步晚。三十年代才开始搞“电化教育”,运用广播和电影于教育领域,而且还只限于社会教育方面,未进入学校教学。名副其实地作为教学手段来运用,还是解放以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