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连贯性增加应变性
课堂教学无疑应按事前设计好的程序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运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从整个课堂教学看,课堂教学呈现连贯性, 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前后连贯一致,脉胳清晰,鱼贯而下。
为掌握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要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既要体现阶段性,又要保持连续性。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给学生穿一条线,以便使学生能够以此为线索,逐步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表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教授的知识不成体系,不但破坏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杂乱无章, 不便于储存和提取。
第三,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教师应保持大致一样。学生的适应性
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学生已经适应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采用的手段,教师还在频繁变换之,学生无法适应,必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上看,有时完全有可能没有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完全有可能出现一些教师事先考虑不周的地方。即使课前课备得多么详细,教学方法安排得多么巧妙,也必然会出现与我们的“原设计”有出入的情况。因此,在掌握连贯性的基础上,增强应变性。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讲课的程序与教学方式。善于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出事件”,机智地加以引导,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保持课堂教学连贯性的基础上,具有明察秋毫的本领,随着教学步步深入,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凭课堂教学的“直觉”当即悟出知识传授的正误、深浅、难易、快慢、详略、疏密,从而相应调整教学内容,不要受原有教案的约束。上课时不可能与设计的教案一模一样,这种偏差性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正常情况, 关键是如何应变。教师要在宏观控制课堂教学的前题下,视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如果受到突发情况还按原计划进行组织课堂教学,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不顾学生“主体”一味强调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是与组织课堂教学艺术的原则与要求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