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设疑

讲课时,教师通过举一些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提出疑问,让学生加深对某一知识的理解或者检查理解程度。例如在讲述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时,

举些生活现象例子让学生判断,分别说明生物的那项特征。在讲生物适应环境问题时,提出:“东北虎的花虎斑体色是哪种适应方式?”不少同学一看“花斑体色”就答出是警戒色,那就错了。警戒色是指具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体色鲜艳而易被发现,其故害捕食一次后受到伤害,以后由于记忆而不再去惹它,这样起到保护自身免被捕食的作用。而具保护色的动物色彩和斑纹与其栖息环境异常相似而不易被发现,起到免为敌害所捕食和利于自己去捕食食物两方面的作用。很多同学认为保护色的作用就只是免被捕食这一点,是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号称“动物之王”的老虎具有保护色当然是利用自己去捕食别的动物了。

设疑的方法还很多,绝不仅局限于以上所谈的六种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诗歌、故事等内容创造出新情境,从而提出问题。有时同一知识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设疑。无论如何,教师在设疑时,必须注意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探索性和科学性。

设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是常用的,但同样一个知识,如何设疑,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透彻地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目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知识层次,分析每个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 找出它们内部的因果关系;其次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面和对前面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因材施教;再者教师必须不断地继续学习,了解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去丰富教学的内容。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无穷的科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设疑方法不但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从而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知识、不断进取的意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