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尽可能具体形象

抽象的教学语言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屏障,因为它妨碍了师生双方的思想沟通。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宣传员或鼓动员说的话越抽象,他的意思离具体事物越遥远,那他所造成的印象也就越发微小。”教师所说的话,同样也不应该抽象。如同样是解释“乐观”和“悲观”,就可以有抽象和具体两种方法:

一个老师这样向学生解释道:“乐观就是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的意思;悲观则指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这样解释, 是对的,但学生印象不深。

另一位教师在解释时加上了具体化的说法,他说:“譬如一个饼吃到一半,乐观的人认为:还有半个呢!而悲观的人却觉得:只剩下半个啦!” 这样加上具体化的说法,学生对“乐观”和“悲观”有了具体感受,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会产生共鸣,不知不觉就造成了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

马克思诞生于 1818 年 5 月 5 日,一位历史老师为了让学生能记住,说道:“马克思的诞生,如一个巴掌一个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直哭。”以“巴”指“8”,以“呜”指“5”,本来抽象的数字,就变得形象、具体、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