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眉目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而且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示赞许、反对、劝勉、制止、命令等意向。根据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仅眉毛的不同姿态就有四十多种,眼皮的闭合姿态也有二、三十种之多。虽然并不是每一种姿态都明确地表示某种意思,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人的眼球的转动,配合上二、三十种眼皮的闭合、四十多种眉毛的动作,再配合上眼睛周围的肌肉动作和前额皱纹的排列组合,眉目语的丰富程度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由此教师在课堂上授课, 就不能老搭拉着眼皮,以免感染学生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不能眼神长时间地固定在某一个地方,以免使被注视的对象心慌意乱,不知所措;也不能东张西望,目视天花板或地面,使学生以为你心绪不宁,分散听课的注意力。而应当在进行口语表达的同时,使自己的眉目语与学生的人体语言畅快地保持“对话”,将课堂上每时每刻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反映和每一个学生受课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尽收眼底”,了如指掌。教师还要以自

己的眉目语调动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随时打破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沉闷和种种不利于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气氛,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欢快和振奋。此外,教师还应当使自己的眉目语成为课常氛围的“控制中枢”,在授课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始终保持“对流”,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有规律地移动自己的目光,同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目光交替“对流”。这样,既可以把握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讲授的内容、方法和速度,又可以随时以眉目语对学生施加影响: 或赞许、或批评、或制止、或激励⋯⋯以期在这种相互的“对流”中实现教与学的同步运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世上最会说话的莫过于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信息传递,常常是通过眼睛来表达和维持的,因为透过目光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世界和友好的善意,印度大作家泰戈尔说:“学会用眼睛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它在表情上是无穷无尽的,像海一般深沉,天空一般清澈。黎明与黄昏,光明与黑暗,都在这里嬉戏。”教师和学生的眼光接触,实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交流,其中既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课堂上教师的眼睛看某些学生的频率,反映教师对他们的好恶。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做小动作,教师用暗示或责备的眼光反复去捕捉学生视线,只要双方的视线一接触,学生便会心领神会,而有所收敛或立即改正。有的学生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正确,教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表示赞许,就会给学生以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使之体会成功的愉快,促使其更加专注的听讲,钻研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的视线移动,一定要照顾到全班同学,把目光送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更不可把视线总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关注着自己,期待着自己,从教师的眼神里感到对自己的真挚和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同样,教师从学生的眼神里,也可以捕捉到兴奋、呆滞和疑惑的感情, 及时掌握教学信息反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