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制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的主体,因此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策略就会有不同的选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人都能学习”的观念基础之上,选择了“掌握学习”策略, 即以不同方式(群体教学、同伴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以使他们共同达到掌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由此看来,如果教师认为他们班级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学好,那么他们就可能只针对这少数学生来制定教学策略;相反,如果他们认为绝大多数或者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那么他们就会针对更多的学生来制定教学策略。

教师掌握教学大纲的技能及教学机智是影响教学策略确定与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课前掌握大纲的内在联系和精神实质,根据大纲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周密规划、巧妙安排教材内容,上课时又做到思路清晰, 语言简洁练达、形象生动,就能使教学既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被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的才能,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经验、才智的结晶。

教师的个性素质也是影响教学策略制定、实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与个性的有机结合,对于其他教师的教学策略只能借鉴,而不能简单效仿。因为别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许根本不适合于自己的个性,如让一个文静内向的教师去照搬一个热情奔放的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其结果一般不会理想,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施教的对象,学生身心特征和临场状态是确定、实施和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因此,制定教学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生以及教学主客体双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