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在讲解概念时,应注意讲清其内涵与外延。讲述物质性质、变化以及

实验操作等等力求准确。如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后的变色应讲明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溶液。语言的准确性则表现在表达的用词上。如对气态、液态、固态物质与液态或固态物质的反应,则分别用“通入、滴入、加入” 等词,容器里所盛气体过满后会“逸出”、液体过满后会“溢出”。又如初中化学里有说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常用组成、构成等词,“组成” 和“构成”两词的使用范围不同,常分别用于宏观和微观上。再如“碳”、“炭”的不同,反应条件中的“点燃”、“加热”、“高温”的区别,等等。在帮助学生区别易混淆的概念时,应注意其严密性,切不可用词语定义去代替实质定义,以达到学生在掌握定义上“不漏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