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的目的与价值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依据国家教委基教司颁布的《课程方案》,开始实施“活动课”计划。“活动课”是《课程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使学生多方面的提高素质的重大举措;对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完善学生个体差异、调动学生阈下潜智、进行思维迁移训练、培养学生脑手功能协调发展,有着课堂教学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它是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需要为准则,将以往的升学教育转化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

在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共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能把握住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功能与目的,她就能赢得下一个世纪科学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在这个意义上,当代教育中的各个分支学科的课本内容不同于应用学科,由于它们的价值取向是为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打基础的,因此,传统教育手段中的指令灌输方式虽然有时是必要的,但它的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即:由于它与人类科技文明生产实践的进步相剥离,故而只能具有共时文化特征,而不具历时文化(文化发展的动态模式) 属性。于是,传统的以各分支学科课本内容为依据的课堂教学,就明显具有扼杀学生个性发展、抑制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弊病。当然,在以往的学校教学组织结构中,我们的确有过课外活动、自习等形式的组织安排,但它们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往往是处于松散而又缺少有机联系状态。而今天, 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方案》中的“活动课”,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组织形态上,都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及自习课不同,它虽也是指令性的,法规化的,但它却是为切实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的。“活动

课”这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地位上的变化,关系到我们的教育目标与目的能否实现这么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

目前,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感觉到了“活动课”的重要性, 意识到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科技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必要途径,是促使学生挣脱枯索无味的呆板教学法的可行措施,是确保学校教育质量和成功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具有可操性的有益工具。当然,“活动课”在目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形态中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和谐而健康发展,还需要在师资培训、教材的编写、设备的配置以及时间的安排等方面为之进行不懈地创造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