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插播”与“边角时间”的效益(例说)

上课时,一味的“字词篇章”、“时代背景”、“写作特点”、“段落大意”。固定的某种模式,会对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逐渐导致兴味索然,

甚至会出现厌烦情绪,这样将影响教与学的质量。在讲课中,适当“插播”, 往往能增加情趣,振奋精神,使学习效率提高。“插播”系借用电视名词, 根据课堂情况,讲述简短的小故事,使某些昏昏欲睡者兴味倍增,课堂气氛活跃。而当一篇课文结束时,还剩余几分钟,称之为“边角时间”,对零星时间,有的教师却让学生阅读或做练习,其实充分利用,收效是显著的。试举三个实例。

其一、有的爱好数学的学生,对语文重视不够,甚至在上语文时偷偷做数学练习。老师发觉了并不直接批评,而是“插播”了关于华罗庚的轶事:1951 年初,由钱三强、华罗庚、贝时璋、邓九章等组成中国科学代表团赴国外考察。在飞机上,有人以“三强赵韩魏”为上联征对下联。“三强”既指战国时期逞雄并列的韩赵魏三国,又是钱三强的名字,寓意两重, 颇为奇妙。经过片刻沉思,华罗庚对道:“九章勾股弦”,“九章”既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以勾股定理为主要内容的数学著作,同时又是邓九章的名字,一语双关,堪称绝句!1970 年秋,华罗庚回江苏金坛探亲,遇一老翁, 征对下联,上联为“此木为柴山山出”,其奇巧在字的组合上,“此”“木”组成柴,“山”“山”叠成“出”,乃“山中出木柴”。化罗庚思索一番, 对出下联“因火生烟夕夕多”,“因”“火”并为“烟”,“夕”“夕” 垒为“多”,即“黄昏多炊烟”。紧扣上联,立意新颖。数学家华罗庚的文学才华,对同学震动很大,提高了大家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二、在初三(7)班讲《钱塘湖春行》时,学生的听课不够专注,此时, 老师采取“插播”方法,讲了一个王安石改诗的故事。王安石看到一位秀才写的诗“彩蝶双飞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老师刚念完,学生即提出“明月怎么能叫?狗不能躺在花心呀!”课堂内议论声不断。老师说明王安石把后两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同学们拍手叫好。可是,老师指出,王安石改错了!同学们惊奇不已。老师说明原故,诗的作者系广东潮洲人,当地“明月”是指一种鸟,常对皓月鸣叫,故而叫“明月鸟”,而“黄犬”是一种黄色小毛虫,在花心中睡觉, 糟蹋花朵,名为“黄犬虫”。王安石后来发觉因自己知识不广博而造成的错误,还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表示歉意。

其三、喜欢写作的同学,阅读课外书籍,仅局限于文学著作。老师利用一次“边角时间”,讲述了一个流传的故事: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经南昌乘船溯抚河而上,至抚州府(亦称临川),众官及百姓在文昌桥上迎驾。乾隆素闻“临川出才子”,灵机一动,欲测试一下,即口诵上联,传谕从人答对,上联为“新建石城万年万载”,在迎驾队伍中有一童子,当即脱口对出下联“永修铜鼓乐平乐安”。乾隆大喜,盛赞抚州真不愧为出过王安石、汤显祖等名人的人杰地灵的“才子之乡”。此联以江西省的八个县名为词,对仗整齐,寓意贴切,读之琅琅上口,实为罕见佳联。

当课堂出现学生不愿听讲或做其他练习时,有的教师板着面孔,大声训斥学生,甚至大动肝火,摔作业本,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隔阂,厌烦学习,成绩下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利用“边角时间”,结合课堂听课实际,“插播”小故事,使学生心情愉快、兴致勃勃,既获得了知识, 又受到了教育。这样由小故事吸引而引起兴趣,使学生热爱语文、刻苦钻研的良性循环,对教与学双方都是会有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