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论课内课外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使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要把知识建筑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外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需要和自学能力,正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的。苏霍姆林斯基善于把课堂上的教材与学生的谭外阅读密切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对两个方面的兴趣。他认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自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这些疑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收效最好。而课堂上教的教材又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深入学习,获得更深刻的知识, 他鼓励学生在自己喜爱的知识领域中深入钻研。他说:“如果青少年没有自己爱读的书和喜爱的作家,我就很难设想他们会得到完满的、全面的发展。”

发现每一个人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趣,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尽量的发展。对此,他提出三项具体要求: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上,鼓励他“超大纲”,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比同班同学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例如,制做发电机模型、培育小麦良种、安装电子计算机, 等等。学校下午不排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志愿地从事自己最喜爱的活动。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最爱阅读的书籍(包括文艺作品和科技著作),其中又有几十本是他喜欢反复地翻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