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兴趣性与灵活性控制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虽不能改变人的智力水平,但却影响人的智力发展。有兴趣的事物能诱导学生乐意从事和获取。做作业也是这样,饶有兴趣的作业题具有一种吸引力,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它。如果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注意到兴趣性,这对巩固学生的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这里所谈的兴趣性,不仅是作业内容的兴趣化,而且包括促进学生勤奋钻研的其它心理因素。例如,有的教师编撰一些习题诗,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美化作业的内容,使学生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因而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如“摄氏温标三十七,百克饱和胆矾液,冷却降至二十
度,能有几克晶体析。”这首有关化学计算的习题诗,引起学生很大兴趣, 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了作业,效率很高。有的教师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的实际,编拟一些作业题,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产生新颖感,引起好奇心,怀着旺盛的求知欲去解题。
有的教师注意作业类型的多样化和同一内容的多变性。多样化是指题型的不同,如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解释题、问答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综合题等等类型,经常变换、相互穿插。多变性是指同一内容的题目,有着不同形式的变化,或由浅入深,或变式各异,即常称的“一题多变”。作业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做作业时情绪高昂,乐于思考。
凡此种种,都是提高作业兴趣性的有效措施,学生做作业时经常处于兴奋状态,高高兴兴地做作业,而不是把做作业当作精神负担。
灵活性是指作业内容要使学生在解答时有一定的思维灵敏性和足够的思维活动量,而不是死记硬背,机械识记。这里所谈的灵活性,主要包括下列几种类型的作业。
- 不是直接复述定义、定理和定律,而是灵活运用它们去解决一些问题的作业。
例如,要学生叙述盐类水解的定义,就不如举几种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水解定义去解释它们的酸碱性:要学生叙述某种物质的性质,就不如让学生运用此类物质的性质去解释一些实验现象或鉴别一些物质: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知识的作业,特别富有灵活性和兴趣性。这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 作业题在课本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只能在已学知识中有解题依据。
课本上能找到现成答案,或是简单模仿就能得出答案的作业。显得机械呆板,不宜作为课外作业。学生作业应从已学知识中找到解题依据,而解题过程就是知识的迁移过程。学生解题时,应该寻找哪些条件作为解题依据,需要联想、判断:需要逻辑推理。因此,这类作业对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十分有益。例如,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进行计算和推理的问题: 训练学生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的作业:具有某种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触类旁通的作业等,都是比较灵活的作业。这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联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 作业题不能要求学生只按常规思路解答,而是要他们用多种思路进行分析。
通常称为“一题多解”的作业就属于这种类型。例如,要学生鉴别一组物质,就应该考虑有几种方法,让学生各自去分析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一些有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的计算题,让学生去寻找最简练的计算方法:布置选择题时,应该设计一些运用直觉思维,超脱常规思路解决问题的作业。这类作业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性与灵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学生对作业有兴趣,感到做作业是一种享受,就会怀着兴奋的情绪去做作业,因而心情十分开朗,思维比较活跃,反应更为灵敏,这对提高思维灵活性有促进作用。一些灵活性的作业、能产生一种吸引力,诱导学生乐意去做什么,一旦问题解决,就会产生愉快感,认为是一种享受,因而作业的灵活性与兴趣性是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