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型课的教学过程大致上可分为:问题、预想、探索、运用、 总结五个阶段。

问题:从实验或日常生活所见到的现象中提出研究的问题,取得感性的资料。

预想:将资料进行科学加工,提出预想或假设。探索:针对预想或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运用:运用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

总结:通过总结,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例如,教学“空气的压力”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用玩具吸盘手枪对准玻璃射击,讨论“吸盘子弹”为什么会吸在玻璃上而不掉下?是橡皮吸盘与玻璃之间有粘性吗?让学生观察发现不存在什么粘性,进而提出“空气有压力”的预想。通过水杯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空气确有压力而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后,引导学生用这一结论去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加以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基本上符合科学研究的过程,其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由于教学过程十分复杂,有时不一定都按这全过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先学知识,后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引证知识;也可

以先做实验后学习知识,实验的目的是提供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加深领会学习内容。总之,实验型课不应固定某一种教学模式,应随教师的个性、才能而有不同的发挥,随教材内容的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