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设谬激疑法

教学一直沿着正确的轨迹进行,犹如风平浪静,顺流而下,然而学生大脑皮层会由于时间的平静产生疲劳,致使兴趣淡漠,缺乏求异要求,对于所学理解肤浅单一,记忆不持久,反之,教师如能绕圈多走一段路,采用设谬激疑法,即提出与正确答案相悖的观点或处置,课堂气氛就会象死水被搅动一样顿时活跃起来。对于有些似乎浅显易懂的原理,学生往往一目数行,不求甚解。因此难免一知半解,甚至发生误解。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容易误解之处,巧设疑问,让学生接触谬误,议论后才使学生恍然大悟。为此,有时可一本正经地“指责”典范文章如《驿路梨花》倒叙不如顺叙,《荔枝蜜》不应写“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蜜蜂”;有时假作粗心读错字音,写错字形;有时貌似公允地对辨论中的意见进行错判,每当进行此类强烈刺激的时刻,学生的神经中枢求异思维区域便会骤然兴奋起来, 学生争先恐后的有理有据的给老师纠正“谬误”。当然,他们也会很快明白这是老师苦心孤诣设计的“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