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的转换

当一个教师帮助一班学生把某个学生所表达的特殊概念,归纳成某条原则,然后指出这个学生所具有的进一步的想法怎样和所归纳的原则不一致,因而也就和第一个概念不一致的时候,一个题材的转换就完成了。例如,一个学生表达了这样一个看法:“政府对棉花价格的支持是可笑的。” 于是教师寻求使学生们同意“联邦政府不应该干涉经济”这一原则。然后教师把这个原则放在不同的题材内,即给这个原则一种不同的教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赞成棉花的保护性关税吗?”这个也坚信“高的保护性关税给一个国家带来繁荣”的原则的学生,如果他想摆脱这种矛盾,就被迫处于要对其中的一个或者这两个矛盾的看法作出某种修改的境况。要达到期望的结果,教师必须使这个学生紧扣这个问题。假如学生们被允许用例外来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他们就可以不必作任何认真的思考而轻易地解脱自己。

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即使当一个题材的转换没有激发个别被它陷于困境的学生思考的时候,它也经常会在班上其他一些成员中引起建设性思考。在这里使用陷于困境的这个词是经过考虑的;然而,对使用它的某种原理的阐述是必要的。一个想要使用反映性教学的教师,很可能证明使用几乎任何有助于使思考开展的方法有理。有些这样的方法,也许显得过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致整个过程似乎是受教师的倾向性操纵的。但是,这仅仅是探究的开始阶段。到了提出假设和对它进行详尽的研究和作出结论时,就不会受到控制了。教师在整个反映性教学过程中尽管起着关键作用, 但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不断地集中在共同探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