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开课”活动的方法。
不同类别的“公开课”活动,它的过程、方法并不相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应遵从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而行之,从提出课题开始,通过方案设计、并在教案再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资料采集整理、分析评价等等环节,始终扣紧完成研究任务和教学任务而工作,整个过程注意综合运用教育理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在结论的获取上注意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意义。
“课堂教学指导活动”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人怎样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言。若是先进教师的示范课,是从他的经验出发,在课堂中以他的经验行为对观摩的教师产生指导作用;若是诊断并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应是以有经验的教师的看和听为基础,凭借他(们)的经验判断或采用一些科学手段检测,对被指导的教师完成一节课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提出优化意见,为以后完成类似的教学任务作参考。由于“课堂教学指导活动”是一种经常性的并以经验为基础的活动,方法的科学化程度大都要求不高,指导的对象和针对的问题是个别的、随机的,不一定带有普遍性。
“课堂教学考评活动”其实质是一种管理行为,服从于一定的管理目的和标准,大都通过一系列的“事”或“行为”的评价达到对教师“人” 的评价。这种评价应是遵循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的理论方法制定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主体,通过科学和民主的程序进行。一般来说由于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教育行为产生影响的模糊与迟效性,是很难作出客观评价的,其结论只能是相对的意义。
目前,除了少量的“公开课”活动外,大多数只注意到讲课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而没有注意到整个活动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尤其是基层学校习惯于传统的做法,千篇一律的开课过程与评议方法,使开课人员与观摩人员之间事先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缺少共同的研究基础,往往使评价时评非所评、议非所议、各执一词、不甚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