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榜单
标签
注册
登录
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精选
文档评分:
4.0 (
0 个有效评分
)
文档语言:
中文
章节数量:
4043
阅读人次:
139935
收藏数量:
0
整理分享:
admin
阅读
收藏
扫码
阅读
收藏
扫码
文档概述
课堂教学方法实用系列全书出版说明 课堂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核心和精华所在,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成才的重大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使广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领导、教师以最佳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进行教学工作,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经过数年艰苦努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学校课堂教学实用操作方法...
书籍目录
书籍评论 (
0
)
课堂教学方法实用系列全书出版说明
第一部分 组织教学策略之一——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学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
教学组织的分类
1、垂直组织。
2、水平组织。
教学形式的分类
1.按师生联系的广度不同而分类
2、按师生联系是否直接而分类
3、按同一组织内教学活动是否同步而分类
4、按教学活动的时间限定而分类
5、按教学场所的不同分类
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班组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2、按“课”教学。
3、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4、统一授“课”。
5、按时授“课”。
6、对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有统一的基本的要求。
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
1、讲授课。
2、习题课。
3、辅导课。
4、测验课。
附: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附: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附:苏联近年来的一些改进主张
附:我国的一些改革主张和实验
分组教学法
附:分组教学法在中国
1、分组数学法在中国的初步尝试
2、能力分组制在中国的试验
3、分组教学法在中国的继续
4、小结
分组教学模式种种
1、分组体系
2、ABC 模式
3、水平学程和电梯学程分组模式
4、FEGA 分组模式
5、灵活分组模式
6、选修分组
附:卡甘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结构法”
小组六步导学法
第一,组织哪几种小组?
第三,小组的人数
第四,选择小组长
第五,安排座位
第一步:决策。
第二步,导引。
第三步,观察。
第四步,调整。
第五步,评价。
第六步,接续。
附:班级中的五种小群体
自然小群体
先进小群体
友谊小群体
落后小群体
政治小群体
附:国内外阅读课中的三种小组活动法
小组讨论法
小组完形法
小组预报法
附:美国中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课程组织形式的改革
学日结构的改革
课堂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模式
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的优点
讨论小组的形式
进行小组讨论的一些实施规则
由小组和个人进行的问题解决
附:国外中小学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法”
小组编排
小组任务
讨论过程
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艺术
认真确定课堂讨论题目
正确选择课堂讨论方式
充分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附:“讨论法”课堂结构
理论依据及设计
第一步:确定讨论类型
第二步:制定课堂讨论计划
讨论题目是讨论法教学成败的关键。
题目的制定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设计题目的要求和方法:
题目制定后,接着要制定课堂讨论的程序和组织形式(见“组 织课堂讨论”部分),还要确定完成本节教学与哪些教学方法组合才 能达到最优化。
第三步:布置讨论题目
第四步:组织课堂讨论
围绕实验提出讨论题目,组织讨论。
提出讨论题目,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进行讨论。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师生共同研究和讨论。
组织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是二者结合 进行。
第五步:及时总结
“课堂讨论法”几种常用方式
交流式
评述式
辩论式
质疑式
苏霍姆林斯基程式
讨论填表法
课堂教学的“多向通话”
附:美国中学的讨论法
讨论的准备。
讨论的开端。
讨论的引导
讨论的评价
附:“启发—讨论”式教法的课堂调控
情绪调控,使其最佳
信息调控,使其恰当
教学调控,使其灵活
反馈调控,使其准确
国外两种合同教学法1.法国小学的合同教学法。
2.美国学校的师生合同制
附:四种不必要的讨论”
无讨论的必要。
无讨论的主要时间。
无讨论的气氛。
无讨论的反馈。
巴伐利亚州的组合性教学
小队教学
不分年级制
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方法
日本“一课多师”教学法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的特点
现场教学的类型
现场教学的方式方法
活动课时制
附:“文纳特卡制”在中国
1、文纳特卡制的理论与实施
2、文纳特卡制在中国
3、文纳特卡制及其在中国的评价
附:开放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开放教学的特点
1、教室内分成几个“兴趣区”
2、教学活动没有固定结构
3、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
4、在活动中学习
5、不分年级,也不按年龄分班
6、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建议、鼓励和帮助
7、创造一种令人喜爱的环境
课堂开放的必然性
1、从课堂教学类型的对比看课堂开放的必要
2、从青少年的心态看课堂开放的必要
3、从思维的过程看课堂开放的必要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程式
1、具体步骤
2、课后分析
课堂开放的六条标准
浓烈的兴趣
生动活泼的气氛
入迷的求知欲
入门的愉悦
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的五条原则1、动静同步的和谐原则。
2、线路明晰合理原则。
3、互渗透与排干扰相统一原则。
4、教、学、帮优化运动原则。
5、注意群体心理差异原则
复式教学的三种班级编制1、单班复式编制。
2、两班复式编制。
3、多级复式编制。
复式班座位编排法
复式教学中教学路线的安排法
首先,要合理地确定动静的次数。
其次,要根据动静的次数,精心设计动静的顺序。
复式教学的动静搭配法
复式教学“短动教学法”的课堂结构及其教学程序
1、基本原理
2、课堂结构及教学程序如下图:
附:复式教学四种动静搭配顺序
1、先低年级后高年级。
2、先数学科后语文科。
3、先难后易。
4、先复习课(旧课)后新授课(新课)。
“课外活动课”的涵义
苏霍姆林斯基论课内课外相结合
“活动课”的目的与价值
课外学习法
1、选择好课外学习的书籍。
2、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
3、课外学习做笔记,或记卡片,积累资料。
课外辅导法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经常调查了解
3、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辅导计划
4、主动提出问题
5、方式灵活多样
此外,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的互助。
课外辅导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1、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活动。
2、能够很好地答疑
3、辅导,不一定就是解答问题。
4、在辅导工作中教师应随时把学生学习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 人的体会记录下来。
5、辅导的态度一定要和蔼亲切。
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四条策略 1、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小型多样,自由自愿。
3、动手动脑、因势利导
4、拓宽想象空间,激发创造思维。
“课外活动课”考核评估形式与标准
课外阅读教学的五种课型
1、读物推荐课。
2、读书指导课
3、读物欣赏课
4、读物分析(讲评)课
5、读书汇报课
课外阅读指导方法1、列表填空引读法。
2、自读摘录法。
3、设计结构促读法。
4、提示段层助读法:
5、演讲朗读法。
6、自读质疑法。
课外阅读汇报设计十四式
讲故事式。
欣赏式。
内容简介式。
阅读式。
背诵式。
情况汇报式。
表演式。
谈天说地式。
小实验、小制作式。
故事复述式。
图画式。
摘抄展评式。
书评式。
方法交流会。
数学课外活动十一式
2、游戏型
3、竞赛型
4、配合型
5、欣赏型
6、操作型
7、讲座型
8、讨论型
9、学生自己出试卷。
10、编数学手抄报。
11、社会实践。
历史课第二课堂的六种形式
1、成立历史兴趣小组。
2、开展历史知识竞赛。
3、组织课外阅读。
4、举办历史演讲会。
5、举行历史专题报告会或讲座。
6、参观访问。
第二部分 组织教学策略之二——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课堂管理艺术的三原则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兴趣性与新颖性相促进原则
掌握连贯性增加应变性
影响课堂管理的六种因素
1、课堂的管理跨度。
2、课堂的学习环境
3、学生的上课风气。
4、教师的管理机智。
5、教师的教学威信。
6、师生的情感关系。
寓组织于教学的四条策略
1、控制情绪
2、讲究技巧。
3、注重激励。
4、运用两“意”
附:课堂教学技艺管理的七条策略
1、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
2、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3、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境
4、语言、声调、动作、表情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
5、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6、劳逸适度,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
7、要妥善处理课上的偶发事件
课堂管理的对象和过程
1、初始阶段。
2、中间阶段。
3、结束阶段。
课堂管理的六种类型
2、独断型。
3、民主型。
4、情感型。
5、理智型。
6、兴趣型。
课堂管理的三条基本原则
2、激励原则。
3、反馈原则。
课堂管理的五种操作方法
2、间接暗示。
3、恰当评价。
4、体语控制。
5、培养助手。
教学管理艺术的衔接方法
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从实际出发,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 补课,其中搞好调查是关键。
教学内容的衔接。
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附:教学“三法同步”管理法
“教态平衡”十策
教师立志与学生立志的关系。
师德与学德的关系。
教风与学风的关系。
教学管理与学生自治自理的关系。
“教改”与“学改”的关系。
“教研”与“学研”的关系。
教与学的衔接关系。
教学与实践的关系。
改革与继承的关系。
教师总结与学生总结的关系。
组织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1、形象感染法
目标引导法
趣味激发法
提问点拨法
指名演板法
表扬示范法
鼓励扩展法
暗示纠正法
停顿吸引法
比赛促进法
课堂教学低效率的六种表现
1、信息量小。
2、信息质量差。
3、思维密度不够。
4、时间损耗多。
5、教学节奏慢。
6.教学技术落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七条策略
2、提高思维密度。
3、减少时间的损耗。
4、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5、运用系统原理,正确认识教学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
6、运用协同原理,优化教学结构。
附:巴班斯基论提高课堂效率的八条策略
提高课上在学生共产主义教育、形成科学世界观中的作用
改善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学
改进上课中的教学方法
上课突出重点,并保证掌握重点
改革上课中的复习和家庭作业安排
改进上课中的知识检查和评定
用整体性观点改善课堂教学
附: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附:教学方法的评价方法
目的、方法、效果的统一性
教学的高效率性
附:向元江课堂教学评价的五条标准
目的明确,要求适度
重点突出,“双基”落实
结构合理,教法得当
板书规范,直观性强
讲普通话,语言规范
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方法
实用课堂教学效率评估方法
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获取参数
课堂教学效率评估标准及其说明
具体测查方法:
附:湖南省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评估方案
附:教学中的三类十五种浪费现象
教不管会。
教不适度。
欠债不补。
“回勺”课。
浅题深教。
机械训练。
讲而不透。
练而不实。
重复训练。
学练不一。
不加联系。
不加巩固。
知识性或观点性错误。
教不得法。
分析理解能力欠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七条措施
认真备课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建立课堂教学常规
改善教学结构。
改进教法。
讲究教学艺术
有计划,有目的指导课外活动
附:课堂教学十大困境及对策1.教师学生背景不同造成的困境。
教师教学的自我满足心理较强。
教师——差生之间紧张、苦涩的气氛。
失败心理的形成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方式和课程的不适应性。
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想方设法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使他们体验到学 习数学有趣、有用、学好有望。
教师要尽量少讲,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从学生角度去想问题,顺着学生的思 路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模型
教学过程控制实现的基础
控制课堂教学的四条途径
练习的控制
教学反馈信息的控制
教师的自我控制
纪律的控制
五种有效控制课堂的方法
环境控制法。
行业矫正法
认知矫正法
知识控制法。
思维控制法。
课堂教学调控四法
情感调控:
时间调控:
内容调控:
组织调控:
课堂艺术中需要处理的四个关系
科学性和形象性的关系
设疑和答疑的关系
放和收的关系
多和少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五种失控及调控方法
量的失控。
度的失控。
法的失控。
情的失控。
知的失控。
课堂教学十忌
二忌华而不实。
三忌照本宣科。
四忌题海战术。
五忌忽视过程。
六忌一韵到底。
七忌分配不公。
八忌紧锣密鼓。
九忌单独行动。
十忌刹车失灵。
课堂教学开头的组织
教学铺垫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依据教材编排体系,选取知识的空白点,填缺补漏,扫除思维 障碍。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进行迁移,为学 生学习新知提供思维依据。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颖激趣,以创设思维情境。
针对性:
综合性:
直观性:
整体性:
趣味性:
课堂开头七式
1、表扬式
2、鼓励式
3、提示式
4、检查式
5、竞赛式
6、引导式
7、命令式
附: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思考好还是唱歌好?
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条策略
停止教学的策略与技巧
第一,停止策略中具有强制性水平差异的含义。
第二,停止策略有两种表达的技巧,即当众的和私下的。
第三,教学应注意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一般应做到画龙点睛, 首尾呼应。
附:教师拖堂的六种后果
1、从学生的意志力看
2、从学生的情绪看。
3、从大脑活动的规律上看
4、从人体的新陈代谢看。
5、从师生关系上看。
6、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上看。
课堂上的时空调控意识
设定教学时间序列的方法
1、引起注意。
2、提出目标。
3、呈现刺激材料。
4、提供学习指导。
5、诱发行为。
6、评定学生的行为。
7、布置作业。
附:设定达到教学目标的时间序列方法与模式
1、归纳推理能力
2、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变量(时间)与学习成绩的方程式
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四条策略
首先,教师要有惜时如金如命的观念,最大限度减少时间的损耗。
第二,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
第三,要有适度的信息量。
第四、要提高知识的有效率。
附:“插播”与“边角时间”的效益(例说)
附:度过课间时间的十五种设计
1、“破译密信”:
2、“选配园环”:
3、“万打绳结”:
4、“限时三分”:
5、“打雪仗”:
6、“待你去发现”:
7、“当代魔法师”:
8、“昨天、今天,明天”,
9、“节目预告”:
10、“我喜欢的书”:
11、“我们的展览会”:
12、“故事新编”:
13、“制作工场”:
14、“地理世界”:
15、“我与学校”:
座位效应及控制方法
1、增强位控的效果
2、目中有人,
3、发挥声控的功用
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传递方式
1、信息传递通道与信息转换
2、信息链的形成
课堂教学信息多元多向传递模型
座位的选择规律及其教学意义
1、座位与学生个性的关系。
2、座位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3、座位与学生对课堂的态度的关系。
附:课堂教学中的位置语及其操作
1、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2、与学生心理状态相结合。
3、有效地利用涨力效应。
附:教室的座位如何安排
课堂常用十三种暗示调控技巧
1、语言暗示
2、环境暗示
3、表情暗示
4、目光暗示
5、姿态暗示
6、风度暗示
7、手势暗示
8、衣着暗示
9、行为暗示
10、信誉暗示
11、情境暗示
12、自我暗示
13、暗示的方法要具有差异性
教学中的迂回和穿插技巧
教学中的“拗救”艺术
1、慎“拗”重“救”。
2、及时“拗救”。
3、情绪自控。
课堂教学的定向方法
课堂巡视的艺术
1、在分组讨论时,应重在了解。
2、在分组观察实验时,应重在指导帮助。
3、巡视是组织教学的有利时机。
课堂教学的过渡技巧
1、盘马弯弓 悬念过渡
2、巧点灵犀 启发过渡
3、活跃思维 联想过渡
4、润物无声 板书过渡
5、形象活跃 实验过渡
寻找教学“瓶口”的艺术
设置“课眼”的技巧八式
1、导语式课眼。
2、总结式课眼。
3、联想升华式课眼。
4、板书课眼。
5、重点词语式课眼。
6、悬念式课眼。
7、变序式课眼(或称重点段式课眼)。
8、课文题目式课眼。
课堂教学“度”的控制方法
1、讲授有度
2、提问有度
3、测试有度
附:课堂教学信息量的控制模型
控制课堂教学坡度的艺术(例说)
控制教学深度的艺术
控制教学密度的艺术
课堂“调谐”艺术
课堂“调速”艺术
课堂“调温”艺术
课堂“课味”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容量、节奏、层次控制法
2、快节奏
3、分层次。
附:“教学空白”运用五法(例说)
1、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时留“空白”。
2、提问后留“空白”。
3、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
4、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
5、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
6、出现优解时留“空白”。
“学生助教”的艺术
1、作检讨,破尊严
2、露诚心,去顾虑。
3、讲典型,说意义。
4、常表扬,激热情。
1、指陈“教弊”。
2、提出建议。
3、提供资料。
4、争当“老师”。
附: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关顾”七忌
一忌千“堂”一律。
二忌目标终一。
三忌马不停蹄。
四忌亡羊补牢。
五忌突然袭击。
六忌旁敲侧击。
七忌不规超度。
运用“有意错误”的艺术
附:阿莫纳什维利运用教师“犯错误”的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堵”的艺术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艺术
1、掌握预防技能
2、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
3、查找教师自身引起的原因
附:美国学校维持课堂纪律的“六不”原则
1、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力
2、不要自以为是
3、不要过高估计校长的作用
4、不要墨守陈规
5、不要坐等危机到来,要防患于未然
6、不要奢望无往不胜、万事如意
英国学校处理课堂纪律的八条建议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四原则
1、发现苗头,预防为主
2、满怀爱心,高度负责
3、沉着冷静,果断谨慎
4、机智灵活,掌握分寸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六法
1、以静寓动。
2、机智
3、幽默带过。
4、因势利导。
5、暗示
6、宽容
附:迟到学生应怎样进课堂?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八种技巧
1、发现苗头不对,不动声色到身边。
2、沉默片刻,目光注视有关人。
3、指名答问,强制集中注意力。
4、交换座位,消除不安定因素。
5、因势利导,结合教材教育人。
6、提出警告,课后谈话要抓紧。
7、根据情况,穿插讲述短故事。
8、随机应变,特殊处理特殊事。
课堂应变艺术的五个特点
1、突发性。
2、快速性。
3、准确性。
4、巧妙性。
5、晓喻性。
课堂教学应变的十四条策略
1、有意忽视法。
2、目光注视法。
3、短暂沉默法。
4、身体逼近法。
5、旁敲侧击法。
6、启发诱导法。
7、设悬激奇法。
8、情理渗透法。
9、变换音量法。
10、助产分娩法。
11、两面比较法。
12、切磋探讨法
13、明断暗收法。
14、幽默反击法。
课堂教学中的十六条实用应变技巧
1、停顿法。
2、暗示法。
3、提醒法。
4、表扬法。
5、提问法。
6、休整法。
7、转移法。
8、分身法。
9、幽默法。
10、嫁接法。
11、复查法。
12、共探法。
13、悬挂法。
14、煞车法。
15、议论法。
16、调整法。
附:教学冷点的热处理艺术
1、在情感冷漠处调温
2、在教学冷场处聚温
3、在思维冷却处加温。
4、在兴趣冷漠处催温
5、在答问冷寂处升温
6、在思路“冷门”处送温
7、在质疑冷僻处熨温
批评学生的“四忌四要”
一忌草率武断,要寻根究源。
二忌粗暴训斥,要和风细雨。
三忌当众挖苦,要互尊善诱。
四忌一曝十寒,要跟踪施教。
附:批评学生要避开负效应环境
附:惩罚“五忌”
一忌羞辱性。
二忌感情用事。
三忌随意性。
四忌宽严偏颇。
五忌缺乏“人情味”。
附:课堂控制的新方式
课堂教学状态优化的四个外在特征
节奏适度
情绪热烈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明显
课堂教学状态优化的三个内在特征
2、教学相长
3.相互信任
附:课堂气氛创造五法
教师要有威信
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情有趣
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诱发课堂情感的艺术
首先,教师应该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行动、表情去触动学生好 学的情感。
其次,教师宜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第三,教师要善于触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理智的思 考”寓于“感情的体验”之中。
附: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例说)
准确分析教材
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素质
控制课堂激情八要
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育学生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力。
把消极激情转化为积极激情。
教师要对学生激奋过度造成的不良后果有清晰认识。
要正确认识和估价学生的反应。
要抓住控制学生激奋水平的时机。
要善于利用学生相互控制和自我控制。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顾全大局,又要考虑个别差异。
附:课堂教学中的六种抑制因素
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
教师知识水平低失去学生的信任。
“老生常谈”的教学程式和方法。
教学组织涣散
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过多
上课拖堂
课堂教学中的以静制动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个别抑制艺术
课堂教学中四种情绪的控制方法
激发竞争的情绪。
缓和紧张的情绪。
扭转自卑的情绪。
谈化对立的情绪。
课堂焦虑的控制艺术
第一,首先要对自己的焦虑水平进行控制。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最后,要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焦虑水平进行控制。
课堂教学的五条节奏原则
快与慢有变换
动与静有交替。
张与驰有错落
疏与密有间隔
起与伏有波澜
课堂教学的节奏怎样才算适宜?
制订教学节奏的三个依据
形成课堂教学节奏的八条途径1.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形成教学节奏。
通过教师的神、情、行、态的变化来形成教学节奏。
通过课堂的教学程序来形成节奏。
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来形成教学节奏。
通过教学情境、教学气氛的创设来形成教学节奏。
快与慢的调整。
重复和变化。
连贯与停顿。
课堂教学中的九种节奏调节方法
教学行程的节奏
教学环节的节奏。
教学内容的节奏。
教学速度的节奏。
学生思维的节奏
课堂情感的节奏
课堂视觉的节奏。
课堂听觉的节奏。
教学语言的节奏
附:课堂教学的节奏美(例说)
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
人际环境。
美国改进课堂学习环境的十种观点
一般看法一:
研究结果:
一般看法二:
一般看法三:
一般看法四:
一般看法五:
一般看法六:
一般看法七:
一般看法八:
一般看法九:
一般看法十:
第三部分 组织教学策略之三——课堂提问的设计与问题解决的方法 和技巧
1、学生们会被“别人的”问题激发起来吗?
2、一个问题怎样是一种感觉到的紧张?
3、哪种程度的紧张是最好的?
课堂提问的四种功能
1、启发思维的功能。
2、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
3、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的功能。
4、培养能力的功能。
课堂提问的四种心理效果
1、震撼力
2、包容力
3、蓄势力
4、诱发力
课堂提问的三个积极意义
其一,“提问”能够贯彻教学原则。
其二,“提问”能够组织教学和调整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其三,“提问”可以促进教师的教。
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十条基本原则
1、具体性原则。
2、明确性原则:
3、和谐性原则
4、适宜性原则。
5、启示性原则。
6、趣味性原则。
7、倾向性原则。
8、程序性原则。
9、反思性原则。
10、预见性原则。
提问的“四忌四宜”
1、忌俗宜新。
2、忌碎宜精。
3、忌灌宜导。
4、忌平宜曲。
课堂提问的类型(一)
1、回忆性问题
2、描述性问题
3、说明性问题
4、综合性问题
5、判断性问题
6、自由询问式问题
课堂提问的类型(二)
1、按提问的作用不同,大致有:
2、按教学内容要求不同,大致有:
3、按提问的方式,有两大类:
1、独创性问题。
2、发散性问题。
3、灵活性问题。
4、阐述性问题。
课堂提问的类型(三)
1、设问
2、追问
3、疑问
4、互问
课堂提问的类型(四)
1、逆推式问题。
2、覆盖性问题。
3、对比性问题。
4、深究性问题
课堂提问的类型(五)
1、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
2、启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和本质的提问。
3、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概括的提问。
4、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提问。
课堂提问的类型(六)
2、开拓性提问。
3、辅助型提问。
附:钱梦龙的四类课堂提问
二是形象提问。
三是奖赏提问。
四是普遍提问。
课堂提问的类型(七)
1、知识水平的提问
2、理解水平的提问。
3、应用水平的提问。
4、分析水平的提问。
5、综合水平的提问。
课堂提问“十三”要1、问要有问的价值。
2、要有总体设计。
3、要选准突破口。
4、提问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度。
5、要给思考时间。
6、要注意最佳角度。
7、问题和问题之间,在内容上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8、要讲究问的艺术。
9、要有应变能力。
10、要善于抓思维过程。
11、要掌握问的时机。
12、要注意提问的对象。
13、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问设计“九”要
2、要有思维价值。
3、要力求精当。
4、要富于思考。
5、要紧扣文脉。
6、要讲究实效。
7、要掌握时机。
8、要能促使学生去读、去品。
9、要服从于“整体形象”。
科学提问的七条标准
1、问题的整体性。
2、问题的趣味性。
3、问题的激发性。
4、问题的争论性。
5、问题的比较性。
6、问题的明确性。
7、问题的联想性。
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设计的十要素
1、目标的明确性
2、层次的清晰性
3、时机的选择性
4、方式的灵活性
5、内容的针对性
6、诱导的启发性
7、难易的适度性
8、对象的广泛性
9、角度的新颖性
10、学生的参与性
提问的几个技术问题
2、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
3、一个问题尚未作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问题,以 免干扰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的程序和步骤
提问的设计步骤
1、搜集疑点
2、整理疑点
3、确定重点
4、设计母题
5、安排子题
6、考虑练习
启发与提问的九条策略与方法
1、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要注意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要注意量力性
4、要注意关键性。
5、要注意火候。
6、要注意捕捉“战机”。
7、要注意形式。
8、要注意开拓思路、铺路搭桥。
9.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作用。
课堂提问的目标指向控制方法
附:分别指向六种教学目标的提高方法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课堂提问的适量控制方法
课堂提问的时机控制方法
了解学生疑难之处所在而提出问题。
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提问。
在学生的思维受阻处提问。
课堂提问的难度控制六型
台阶型提问。
搭桥型提问。
导向型提问
启发型提问
剖析型提问
展开型提问
系列型提问
综合型提问
问句深度的选择方法
一般性范围
功能性解决
特殊性解决
课堂提问情境和气氛的控制方法
附:设置问题情境的六种方法
题材的转换
介绍使人困惑的资料
容许学生犯错误
把社会的问题变成个人的问题
跳板式提高
催眠效果
提问的弹性控制方法
课堂辩论。
延伸课外。
留下悬念。
提问的心理卫生
以学生为根据提问的方法1.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情况拟题
提问要围绕中心,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决不能冷落中差生
课堂提问的十一种形式
铺垫式。
阶梯式。
指向式。
对比式。
比较式。
引路式
联系式
破题式。
归纳式。
发散式。
自疑式。
复合式。
按教学阶段提问的四种类型和方法
引入型
疏导型
整理型
发展型
按教学环节设计提问的方法1.导入性提问。
探究性提问。
巩固性提问。
归总性提问。
课堂设问点选择十二法
在导入新课时设问。
在衔接处设问
3、在关键处设问
在障碍处设问
在力点处设问
在题目的变通处设问。
抓住重点来设计。
抓住疑点来设计。
抓住兴趣点来设计。
抓住关键处来设计。
抓住模糊点来设计。
在新课结束时设问。
正确地选取提问的四种方式
当需要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时,可用填充式提问方式。
当需要说明事理时,可采用说明式提问方式。
当需要澄清知识上的疑点时,可采用选择式提问方式。
当需要论证说理时,可采用论证式提问方式。
问句选择的六种类型
1、判断性问句。
2、叙述性问句。
3、诊断性问句。
4、述理性问句。
5、发散性问句。
6、求异性问句。
附:课堂教学提问八式
1、引趣悟道,切人正题的直问。
2、指点迷津,较正思维航向的拨问。
3、全面感知,形成系统的答问。
4、按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逻辑层次的层层递问。
5、垫基铺路,思维转换的曲问。
6、催人向上,激发意向的激问。
7、只问不答,留给学生广阔思维空间的发问。
8、难易适度,针对性强的询问。
附:课堂提问的十种训练方式
1、复述性训练。
2、重点性训练。
3、矫正性训练。
4、补充性训练。
5、取舍性训练。
6、锤炼性训练。
7、展开性训练。
8、条理性训练。
9、概括性训练。
10、落实性训练。
提问角度的变换五型
1、文字表白型。
2、假设自述型。
3、自我感受型。
4、思维转换型。
5、由此及彼型。
提问要有严谨的系列
课堂提问的系统设计策略和方法
1、优化新授前的复习题设计,搞好知识迁移。
2.优化新授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 新知识。
3、优化新授后练习,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并形成技能技巧。
附:课堂“系列提问”技巧
1、突出总揽全局的整体特点,变“零”为“整”。
2、体现循序渐进的系统特征,变“散”为“连”。
3、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变“死”为“活”。
4、力求使问题简洁,重点突出,变“多”为“少”。
5、力争步步深入,深中明理,变“浅”为“深”。
克服“满堂问”的五条途径
1、首要的是课堂提问必须新异,具有趣味性。
2、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避免多而杂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整体思维。
3、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4、课堂提问应当不断满足学生新的需求。
5、课堂提问要和其它教学手段、方法配合,形成读、思、练与听、 说、写熔于一炉的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提问的误区
六种徒劳的提问
目标教学中的提问模式
积极创设提问的情境。
提问要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原则。
提问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
课堂提问要留有思考的余地,并及时注意变换提问角度。
“重要的提问”的实现策略
第一步——导入性提问:
第二步——核心性提问:
第三步是补充性提问。
1、预习感知阶段。
2、细读明旨阶段。
3、探究写法阶段。
4、总结练习阶段。
附:日本发展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三种提问设计
第一,培养学生对问题和课题的繁感性。
第二,帮助学生清楚地讲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教学中的层次提问法(例说)
课堂三级提问法
1、初级提问。
2、中级提问。
3、高级提问。
课堂提问“六忌”
一忌随心所欲,为问而问。
二忌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三忌不给时间,突然袭击。
四忌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五忌只问不评,不求反馈。
六忌不看对象,强求一致。
附:课堂提问的“五要五忌”
附:复式教学课堂提问十九戒
阿莫纳什维利运用悄悄话答问的艺术
控制学生答问的艺术
2、教师对于学生回答时的态度
3、正确处理反馈信息
4、课堂提问中的延迟评价。
处理学生答案的四条策略
1、接通思路。
2、拨正思路。
3、深拓思路。
4、广开思路。
附: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1、面对全错型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另找根据,寻找信息源
2、面对半对型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调整信息差
3、面对创见型答案,教师要在赞扬后求多解,扩大信息量
阿莫纳什维利运用齐声回答的艺术
课堂齐答的控制
消除学生答问的紧张、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 积极思考问题,为逐步过渡到独立回答问题作铺垫。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注意,消除学习疲 劳感、单调性和厌倦情绪,促使学习优势兴奋中心的早到。
利用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压力创造学习气氛和教育情境,产生 学习共鸣,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齐答便于使广大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增强学习积极 性。
齐答不仅具有检查、诊断面大,反馈面广,而且还可以培养学 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风尚。
课堂提问后等待回答的策略
答问处理中的四个误区
影响教学任务完成说。
降低课堂教学密度说。
课堂气氛冷淡说。
没有用处,浪费时间说。
附:提问等待的时间
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并非恰当的回答增加了。
错误的回答减少了。
自信心在没有颤音的回答中增强了。
推测性的思索增加了。
以教师为中心的看一听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增加了。
有根据的推理增加了。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增加了。
学习困难者的贡献增加。
纪律行为减少。
课堂提问学生不作答的十五条对策
1.个性品质。
2、疑惧心理
3.自卑心理
4、对立心理
5、侥幸心理
6、从众心理
知识储备。
能力水平。
9、情绪状态。
10、学习风气。
11、教学作风。
12、问题难度。
13、对象选排。
14、答问时距。
15、问题表述。
附:几种“解答距”的控制和应用
1、泛解答距:
2、新解答距:
3、超解答距:
学生被“问住了”的五种处理技巧
1、引导阅读
2、化整为零
3、设置铺垫
4、比较辩析
5、进行反问
6、抓成功点,积极鼓励
学生“问而不答”的六种提示方法
l、激发性的提示。
2、换角性的提示
3、招呼性的提示。
4、鼓励性的提示。
5、挑战性的提示。
6、奖励性的提示。
课堂提问只有一个学生举手时的处理艺术
附:课堂提问小结五忌
1、未置可否
2、包办代替
3、盲目引伸
4、评论失当
5、匆忙收尾
变教师设疑为学生质疑的方法
教学激疑的十四种方法
1、开篇激疑法
2、插曲激疑法
3、设谬激疑法
4、比较激疑法
5、求胜激疑法
6、摆出矛盾。
7、投石激浪法。
8、悬念激疑法。
9、排谬激疑法。
10、递进激疑法。
11、转化激疑法。
12、极端激疑法。
13、反问激疑法。
14、串联激疑法。
三疑教学法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横向提问”的控制艺术
1、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消除在课堂问答过程中的紧张感。
2、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主动性。
3、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准确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可以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动力感。
对待学生质疑提问的态度
回答学生质疑的五种方式
第一,直接了当地回答,即学生问什么,教师就答什么。
第二,根据问题的症结、错误的关键,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 提出思考的线索。
第三,在交给学生答案的同时,也给学生讲清思路,同时指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采用适当“反问”的方法进行解惑。
第五,采用由别的同学代替教师回答的方式解惑。
对三种类型学生质疑的解答方法
1、概念理论清楚而提出疑问的学生,在班级里属于上等生。
2、概念理论基本清楚,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不当,找不到适当途 径和技巧,或对个别概念还有模糊而要求答疑的学生,在班级里属中 等生。
3、基本概念模糊不清,解决问题思路混乱,无从下手的学生,基 本上属于下等生或基础较差的学生。
答疑六要
2、对每章内容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要做充分的估价。
3、回答要有针对性。
4、答疑应抓住要点。
5、答疑应全面连贯。
6、答疑要抓住实质。
学生质疑问难的课堂控制八法
1、因势利导。
2、启发解疑。
正向诱导。
等值反馈。
反向控制。
定势调节。
弹性处理。
系统综摄。
附:处理学生课堂怪问三法(例说)
一种做法是,启发诱导,服务于课堂。
再一种做法是,用其“疑”答其“问”。
第三种做法是,巧妙转移,引向课外。
课后答疑“八要”
一要热情。
二要民主。
三要及时。
四要启发。
五要有别。
六要实验。
七要全员。
八要及时积累。
谈话教学法
谈话法的十二条提问优化策略
1、准确性
2、启发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
5、具体性
6、目的性
7、针对性
8、趣味性
9、思考性
10、价值性
11、简明性
12、系统性
答辩式教学法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能力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临场答辩能力
5、增加学生的信息输入量
如何进行答辩式教学
1、训练思维,逐渐过渡。
2、钻研教材,创造情境。
3、适时点穴,诱发争辩。
4、归纳成文,深化提高。
问题解决的四种模式
试—误理论
顿悟理论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模式
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
问题解决的阶段模式
感觉到问题的存在
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
形成各种备择的问题解决办法
根据结果和相对收效来评价已形成的各种备择的问题解决办法
实施某种行动方针,然后评判它的效用。
附:问题解决五步教学法
1、问题的发生或疑难的感觉。
2、确定问题的所在和问题的性质。
3、提出可能的解答或假设。
4、选择一个合理的假设。
5、证明假设是否正确。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结构
1、什么是“问题式”教学方法
2、“问题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简图
4、“问题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问题研讨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2、结构程序
3、操作要领
附:布赖恩·霍尔姆斯“问题法”。
1、思想基础
2、规范模式
3、体制模式
4、精神状态模式
5、自然环境模式
质疑教学法
“质疑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质疑教学法”的自学和辅导
附:“单元问题讨论”教学法
1、单元的划分:
2、单元问题的确定:
3、自学。
4、讨论检查。
5、单元小结
6、单元考试
附:问题教学——苏联当代教学模式与方法
心理学基础
2、思维起始于问题
问题情境及其主要成分
1、问题情境的核心成分是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为了正确地完成 所提出的作业和必要的动作而应当加以揭示的东西。
2、问题情境的第二个组成成分是对未知东西的需要,该成分反映 了思维的动机方面。
3、问题情境的第三个组成成分是学生的可能性。
解决问题性课题的基本阶段
1、运用已知方式解决问题——问题解决阶段的“关闭”;
3、已被发现的原则的体现;
问题教学的规则
1、设置问题情境的规则
2、过程控制规则
3、问题情境顺序规则
设置问题情境的基本方式
2、通过科学史中趣味事实的叙述来设置问题情境。
3、借助直观手段,如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的出示,显示出与学 生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
5、引导学生对各种矛盾的事实、现象、数据进行观察、对照、分
6、利用课文内容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来设置问题情境。
7、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现象自身的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 境。
8、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历史上或当代伟人、学者、作家对某一问 题的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各种方式设置问题情景。
9、从审美角度入手,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别、比较,设置问题情 境。
10、在对学生典型的、普遍的错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能设置最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
11、利用讨论中学生对某一问题所持的不同看法引起的矛盾冲突 设置问题情境。
12、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方法,激发矛盾,产生 问题情境。
附:语文课堂提问五式
启发式提问
应变式提问
系统式提问
概括式提问
数学课堂提问十二式
铺垫式
形散神聚式
温故知新式
链索环扣式
重复重点式
比较分析式
告诫式
引发式
顺序启发式
逆向启发式
探究式
附:小学数学设疑点确定八法1.在“课题”上设疑
在“衔接”上设疑
在“方向”上设疑
在“深化”上设疑
在“联系”上设疑
在“思路”上设疑
在“本质”上设疑
在“重”点上设疑
附:政治课提问十式
故事引发式
逐层分析式
重锤敲打式
举例论证式
探求答案式
激发争议式
提纲挈领式
巩固运用式
比较区别式
附:常识课堂提问七法
方位转移提问法
分层提问法
铺路搭桥提问法
填空式提问法
情境提问法
示误提问法
以虚求实提问法
附:历史课堂提问五法
二是借题发挥法。
三是巧设伏笔法。
四是制造矛盾法。
五是增强希望法。
附:地理课堂质疑三式
回问——强化性质疑
对比——辨析性质疑
激发——升华性质疑
附:物理课堂设疑三法
利用日常生活经验设疑
利用物理实验设疑
根据教材结构设疑
化学课堂设问六式
归纳型设问。
诱导型设问。
推理型设问。
发散型设问。
警觉型设问
化学答疑十法
一查:
二议:
三导:
四转:
五做:
六猜:
七析:
八点:
九讲:
十悬:
第四部分
——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控制方法与技巧孔子论教师的基本教学品质
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五点要求
教师要克服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要不断吸收新鲜的教学经验和理论
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要会用竞争机制
教学成功的六种意识1.目标意识。
竞争意识。
质量意识
积累意识。
创造意识。
实践意识。
教师修养九性
探索性:
民主性:
韧性:
应变性:
批判性:
独立性:
博学性:
可接近性:
教师应具备的认知风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认知技巧
要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
应熟练运用有关的教学活动结构:
21 世纪教师应有的八大意识
使命意识。
进取意识。
文明意识。
未来意识。
哲理意识。
人才意识。
马太效应。
边际效应。
相容效应。
威信效应。
相长效应。
异性效应。
首因效应。
定势效应。
从众效应。
教学行为的八个特征
目的性。
社会性。
规范性。
一致性。
创造性。
角色性。
自觉性。
有效性。
二十八种积极教学行为
组织性
明确性
不要故意造作
注意自己的年龄
做事要前后一致、公平合理
不要过于敏感
避免争吵
避免发脾气
分清事情轻重
不要吓唬学生
尽量避免使学生难堪
给予学生一定的职权
不要急于作出惩罚
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七种随意行为
教学无计划:
教案不规范:
书写欠认真:
语言毛病多:
行为太随便:
教学无艺术:
知识有错误:
教师课堂小节的种类及调控
说话不算数
以师者自居
对学生大呼小叫
不注意学生的视听
形容萎靡
首先,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伤害学生的感情。
再次,给学生造成心理误区。
第一,充分体会“言传身教”的道理。
第二,努力做到“谨言慎行”。
不良教学行为及矫正五法
专横型。
放任型。
偏向型。
唆使型。
认知偏差的矫正。
情感异化的矫正。
一是冷漠。
二是易怒。
三是偏爱、偏恶。
观念陈腐的矫正。
师德低劣的矫正。
环境不良的矫正。
课堂中教师的美
首先,教师的形象必须是美的,这是它在整个课堂教学这个大系 统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属性。
其次教师的美是一种庄严的美。
第三是风度。
第四,是对学生的爱。
中小学教学常规五原则
方向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测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六条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内容正确
教学思路清楚
学生思维活跃
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效果明显
1.备课
批改作业
辅导
成绩考核
1、备课(8 条)
2、上课(10 条)
3、作业(7 条)
4、 辅导(5 条)
5.实验实习(2 条)
6、考试(8 条)
备课:
上课:
作业:
实验:
课外辅导及课外活动:
预习:
课外活动:
化学起点年级(初三)首先要上好绪言课。
初三开头要十分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抓好中差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边讲边实验。
学生实验。
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处理好传 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的关系,在教学上既要加强基础知识,又要努力培 养学生的智能,提高素质。
化学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
做好中学化学系统复习工作
制订计划,统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复习中掌握下列原则:
复习中要处理好下列关系。
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
课堂非语言行为的十七类型
1、动态无声交流。
2、静态无声交流。
3、有声交流。
4、体态语。
5、人际距离。
6、辅助言语和类语言。
7、赞赏学生:
8、表扬学生:
9、介绍学生的观点:
12、指导学生:
13、显示权威:
14、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某重点:
15、间接论证,或者使用图画、例子进行解释。
16、忽略学生:
17、其他非言语行为。
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八条原则1、善意尊重原则。
2、师生共意原则。
3、协调一致原则。
4、意识调控原则。
5、积极作用原则。
6、程度控制原则。
7、最优搭配原则。
8、自我意识原则。
课堂中的人体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人体语言在“说” 些什么,依据学生人体语言反馈的信息,适时地调整讲授的内容、方法和速度,以达到在学生信息接受系统允许的限度内,尽可能地增大信息发射量。
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人体语言不间断地刺激学生的 视觉系统,才能使学生的视觉系统保持经常性兴奋,进而使听觉系统 和整个信息按受系统的摄取信息功能不断增强。
体态语言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能替代有声语言。
第二,能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第三,能扩大教师教学信息的发射量,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 受量。
第四,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气质和人格,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 增加教师对自身的约束力。
和谐。
适度。
生动。
教师个人的课堂仪表
教师印象整饰的规律与策略
规律之一:人们总倾向于只在获得被知者的少量信息资料后,就 力图对他的大量特征做出判断,并形成带有一定评定性的印象。
规律之二:构成印象的各种信息资料,其比重是不一样的。一般 说来,具有评价作用的个性特征,尤其是非常负面或非常正面性的特 征,对印象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附:体势呆板的教学
课堂身姿语应用
课堂站姿的操作和应用
1、教师讲课站的位置。
2、登上讲台时要面对学生。
3、要站立自然平稳。
4、学生回答问题时,身体微微前倾。
5、在微量运动中求得休息。
6、用临近控制的方法,唤回打瞌睡者的注意力。
课堂手势语的操作和应用
1、要和授课的内容相一致。
2、要讲求手势艺术。
3、要动作准确。
4、应当避免消极的手势
课堂上的教鞭使用方法
小助手使用的哑语动作设计表
课堂触摸技巧及其应用
课堂的眉目语
课堂上目光分配的技巧
2、扩大目光注视区域
课堂眉眼语的运用技巧
1、正确选择目光投放点,消除初上讲台时的紧张情绪。
2、用目光给予信号,控制学生的分心。
3、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
4、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目光交流
5、用目光制止学生的嘻笑打闹。
课堂表情的控制“六要”
要自然。
要适度。
要温和。
要配合有声语言的讲授。
运用面部语增大课堂信息的发射量。
在必要的时侯,要适当戴上“假面具”。
克服无表情教学的艺术
一忌委顿呆滞。
二忌严竣清冷。
三忌活泛失度。
把握教学情感五法1.充分酝酿
“进入角色”
正确表达
自觉调控
以情引趣
调控教学心境的艺术
课堂中教师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1、培养良好的教师风度
2、全身心地投入
3、运用管理艺术
分配课堂注意力“四要”
1、要熟练掌握教学方案
2、要把握全班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3、要具备识别各种异常现象的经验
4、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课堂情绪“转传”艺术
1、语言规范文明。
2、服饰朴素大方。
3、待人诚恳亲切。
4、举止沉稳自如。
5、性格开朗豁达。
6、治学严谨不苟。
7、教法科学灵活。
8、爱好广泛健康。
9、为人坦诚进取。
10、处事公正果毅。
把握运用最佳心理状态四法
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素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加强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分析环境,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临课心理的调节技巧
自信心理:
畏怯心理:
惰性心理:
急躁心理:
自我分析,针对性地调节不正常的临课心理。
控制情绪,力求临课心态平静。
3、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意识能力
4、注意沟通师生感情
解脱成就挫折的方法
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2、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
3、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解脱自尊挫折的方法
1、以积极的态度来认识学生复杂情绪的和谐性。
2、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
3、严格控制激情的爆发。
能脱角色挫折的方法
1、对挫折情境作乐观的认识与判断。
2、对心理挫折积极进行自我疏导。
3、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工作目标。
课堂教学机智艺术
处理教学疑难的机智
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智
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
教学机智的运用十法
其一、敏锐的观察。
其二、灵活的思维。
其三、巧妙的举措。
其四、“迂回作战”。
其五、“将计就计”。
其六、“移花接木”。
其七、“适时进退”。
其八、调整方法
其九、借用策略
其十、冷却留置
教学结构的布局机智
教学气氛的创设机智
教学节奏的调控机智
1、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控。
2、依据教学方法进行调控。
3、依据教学反馈进行调控。
4、讲究休止艺术。
教学语言的表达机智
1、善于用情感和形象去感染学生。
2、因教材和学生制宜。
3、善于运用无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
消除教学“心理眩感”的技巧(一)
消除教学“心理眩感”的技巧(二)
消除教学“心理眩感”的技巧(三)
教学幽默的五个特点
首先,教学幽默是亦“庄”亦“谐”,庄谐统一。
其二,教学幽默是形神兼备,“形”外“神”内。
其三,教学幽默是一种“曲径通幽”、跌宕有致的教学手段。
其四,教学幽默还应是一种“得鱼忘筌”现象。
其五,教学幽默是主体与客体共同参与,师生共同活动的结果。
课堂幽默的运用技巧
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其次,要善于发现、精于选用并巧于开发各种幽默源。
再次,要认真探讨并掌握教学幽默的奥秘与表述幽默的技能。
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幽默能力。
1、应准确理解教学幽默的内涵
2、应讲究教学幽默运用的时机和场合
3、应注重学生接受教学幽默心理背景的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的临场决策四法1、冷静理智的自制
2、灵活机智的解惑
3、及时果断的调控
4、细致入微的观察
计划:活动前阶段
教学:相互影响阶段
教学策略的三大基本特性
1、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统一
2、教学策略稳定与变通的统一
3、教学策略中观念与技巧的统一
教学策略的构成的四个因素
1、指导思想
2、实施程序
3、行为技术
4、效用评价
教学策略的制定方法
首先,要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其次,应全面分析教学对象的各种需要,尤其是学习方面的需要
再次,要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策略的影响
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的变通与运用。
分组教学
合作学习
掌握学习
多层次教学
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四种教学灵感及其创设方法
“柳暗花明又一村”。
“千树万树梨花开”。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天光云影共徘徊”。
教师的三种教学境界
其一,叙述型的教师。
其二,探索型的教师。
其三,教育家型的教师。
1、教师的教学态度及对学生的态度
2、在教学内容处理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性
3、在教学方法运用上表现出的独特性
4、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表现出独特性
5、教师对教学效果所承担的责任
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
摹仿阶段
探索阶段。
创造阶段。
独特风格阶段。
教学风格的部分移植方法
教学风格的兼容并蓄法
第一点建议:
第二点建议:
第三点建议:
第四点建议:
第五点建议:
第六点建议:
第七点建议:
第八点建议:
第九点建议:
教学能力自我提高“十三要” 1.要认真学习大纲、仔细研究教材,了解知识的系统和枝节。
要把教材的梗概了解和精读精研结合起来。
要在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有确切的了解。
备课时要能适当地参阅各种有关的参考资料。
备课要备板书。
要十分重视实验这一教学手段。
要重视对于教学内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
要提高自己对测验和考试的命题能力。
11、要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12、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13、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确定教学实验对象的四种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法。
机械抽样法。
类型抽样法。
整群抽样法。
组织课题实验的三种形式
1、单组实验
2、等组实验
3、循环组实验
教学科研论文的构思和格式
首先,作者要规划好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总体构想。
其次,要突出和紧扣论题、论点。
此外,在谋划文章的整体布局时,还必须考虑怎样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把论题展开,有理有据地作出论证。
教学科研论文的格式
1、论文题目。
2、摘要。
引言。
本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公开课”的类型和方法
2、“公开课”活动的方法。
公开课“三忌”
国外教孝技术训练的六种新方法
第一、历来的师范教育的课程,均以旨在满足教员许可证制度的 规定而设置必要的科目为基础构成的。
第二、未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师能力的各种训练。
第三、教师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雏型研究
微型教学
基本的教学技能(斯坦福大学)
2、微型教学的程序
3、微型教学模式的运行。
4、微型教学的特点
教学模拟
模拟教学与介入教学
感受性教育
1、“训练聚会”
2.“情意性演习”
“启动自学”教学法
1、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创造自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 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 生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为性
3、强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4、师范学生职业训练
第五部分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教学手段的历史发展
教学手段的分类方法1、四次革命说
2、两分法
3、三分法
4、一般的划分法
5、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的五条原则
2、媒体选择与组合最优化的原则
3、视听、思考、词语相结合的原则
4、反馈的原则
5、师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原则
电化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2、根据教学需要,确定和熟悉电教媒体
3、进行课堂设计,编写教学方案
运用电化教学四法1、演播法。
2、提示法。
3、解说法。
4、综合法。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1、扩大受教育面
2、减少教学难度
3、便于及时巩固
4、提高教学速度,扩大新知识量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五大关系1、轻设备与重设备的关系
2、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3、人与机器的关系
4、教与学的关系
5、文字教材与形声教材的关系
幻灯机使用的八步骤
使用投影的方法
2、投影器的使用方法
幻灯、投影教学的准备工作
1、严格选择
2、做好演示幻灯、投影片数、时间及解说计划。
3、作好放映幻灯、投影的准备。
4、检查机件,作好上课准备。
使用电唱机教学的方法
2、在课外自学中的应用
3、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
电影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放映前由教师介绍影片内容,提出学习要求,放映时由教 师口头伴讲,将话筒接入电影机扩音部位的话筒输入插孔,边看边作 说明。
第三,单纯学生放映影片,教师只是说明影片与课程的关系和应 注意的问题。
录音机在课堂教学中的七种作用
1、能够协助教师课堂教学。
2、能帮助教师因材施教。
3、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我反馈。
4、能帮助教师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5、能使优秀教师发挥作用。
6、能提高教师教学技巧。
7、能提高教师提问质量。
课堂电视教学的方法
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
用来储存、呈现信息、资料。
用来指挥、控制多种视听工具,综合地进行自动化教学。
与此紧密联系的,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模拟教学。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
利用电子计算机真正地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讨论会。
“帕索控”教学
计算机辅助学习(CAI)程序系统
1、CAI 和程序系统
2、CAI 和教师的作用
电教课堂教学的五种结构
1、诱导启发型结构
2、参与型结构
3、激兴型结构
4、争论型结构
5、多媒体型结构
1、辅助实验教学
2、辅助抽象数学
3、辅助视听教学
4、辅助复习教学
学习的步子较小。
学习的步子较大
第一,语音语调训练
第二,听力训练
第三,句型训练
第四,会话训练
第五,口译训练
第六部分
——备课的艺术与技巧
备课的发展性
教材内容的规定性
教学活动的教育性
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
备课的反复性
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备课的衔接性
备课的基本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培养学生能力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
备课的四个环节
熟悉教学内容
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编写教案,熟悉教具
备课中的“八结合”
备课与备人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备目的和备方法相结合
教材与大纲相结合
重点和一般相结合
“教材”和“教参”相结合
全局和章节相结合
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六种常用的备课形式1.学期备课
周备课
(表一)
(表二)
单元备课
课时备课
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
常年性备课
端正备课思想。
明确备课要求。
完善备课方式。
写好备课教案。
一备教材。
二备学生。
三备教法。
四备语言。
五写教后记录。
文科备课十二要一备解题
二备朗读
三备解词
四备分析
五备提问
六备教法
七备步骤
八备练习
九备板书
十备教具
十一备学生
十二备总结
备课中的“四心”相通法
揣摩学生的心。
揣摩教材编者的心。
揣摩课文作者的心。
体现教者的心。
背课
录课
抄课
一忌脱离教材。
二忌不管学生。
三忌全抄照搬。
四忌过于简单。
五忌缺少方法。
六忌出现纰漏。
七忌缺乏新意。
八忌字迹潦草。
备课处理教材的方法
1、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
2、处理教材的内容
3、处理教材的基本方法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特点
教材中知识的编排系统
教材的具体内容
关联。
逆思。
实验。
绘画。
音乐。
比较。
设疑。
语义分析
逻辑分析
价值分析
决策分析
“三线”备课法
明线。
暗线。
虚线。
如何把握教学大纲
确定教材难点 12 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课后作业训练内容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单元教学中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自己钻研教材时的难处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确定教材的难点。
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难点。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确定不同层次的教材难点。
根据已往教学的经验教训确定教学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的艺术
钻研语文教材的十个想一想
单元目标备课
教学目标层次中的单元目标
教学内容中的单元目标内容
理解阅读教材六式1.延伸探究式。
变更比较式。
情境创设式。
联系剖析式。
阅读扩展式。
知识串联式。
尽量明确而严密地选择适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教材。
依据学生的发展阶段与社区实际选择教材
考虑学科的系统性、发展性,同其他学科及领域的关联性,选 择教材
选择充分发挥各学科特性的教材
“动态备课法”
第一,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搞好“动 态备课”渗透学法指导的前提。
第二,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教科书的方法, 是搞好动态备课、渗透学法指导的重点。
第三,根据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搞好动态备课、 渗透学法指导的关键。
第四,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情,设计学法,是搞好动态备课渗 透学法指导的重要环节。
第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以相应的自学方法,是搞好动态 备课、渗透学法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选用教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
设计教学方法必做的十一件事 1.补习本课教学必须的,但学生尚未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感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认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是教师上课的中心工作。
研究改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措施,调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教材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科 学地组织教材。
设计好引言。
根据突破难点加强重点的需要认真创设情境。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合理分配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设计好板书提纲。
锤炼教学语言。
精选习题布置作业。
自学辅导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读议练讲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引导发现法
知识结构单元教学法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学五步法”教学法
“五环节”教学法
美国的发现教学法。
奥苏伯尔接受式教学法。
斯金纳程序式教学法。
布卢姆掌握式教学法。
苏联的问题教学(或译作研究问题式的教学)。
保加利亚的暗示法。
“三层塔”教学法
个性教学法
直观——操作教学法
变换重组教学法
多角度思考教学法
创造模仿教学法
系列设问教学法
集体思考教学法
情感体验教学法
尝试错误教学法
变式练习教学法
弹性练习教学法
规律发现教学法
特性比较教学法
献疑教学法
假设教学法
评价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
想象教学法(再造思维教学法)
概括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变序教学法
以情动情教学法
研究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
“段”的“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法
讲读法
以读带讲法
剥笋法
讲练法
以练代讲法
教读法
阅读训练“十字法”
猜读法
见疑法(设疑法、揭疑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设卡法)
陶冶法
比较法
畅想法
读议教学法
八字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一篇带几篇教学法)
带读法
一课(文)多次教学法
思路教学法
文言文教学八法
渗入法
列表法
对对子
横联教学法
得得法
分格法
文章要素训练法
文题配套训练法
“一条龙”训练法
灌注——记忆型。
尝试——错误型。
示范——摹仿型。
解释——理解型。
探究——发现型。
引导——研习型。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等心理效应”教学法。
启、读、究、讲、练教学法。
启导、读练、评讲、深化教学法。
“研究”教学法。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五让教学法。
六环节结构教学法。
启发性原则。
铺垫发现性原则。
变式练习原则。
及时巩固原则。
适当议论原则。
尽量少讲原则。
注重结构原则。
系统小结原则。
故事启发法
榜样分析法
诱导谈话法
情感陶冶法
比较对照法
参观访问法
表演演示法
诗歌朗诵法
格言启迪法
人格感染法
课堂练习法
一事一议法
讨论引导法
朗读体会法
游戏教育法
想象模拟法
“心理换位”法
层次分类法
一般的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
基本的教学方法
领域分类法
1、认识领域指导学生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方法。
3、控制领域检查学生的认识效果的方法。
5、个性和创造领域开展课外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体系
常用基本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教学法
“问题讨论法”教学法
对比分类教学法
史论结合教学法
分段单元教学法
启发自学教学法
发散思维教学法
系统优化教学法
“自学讨论法”教学法
引同求异法
双向同步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
激励教学法
形象教学法
沟通法
表演法
游戏竞赛法
激励法
解难法
图解法
放大样法
幽默法
伙伴教学法
伴随活动法
归纳法
观察法
“教师依传统想这样教”与“按学生实际要这样教”
一是教学目标的透明性
二是学习思维的空间性
三是学习结果的反馈性
四是课堂结构的激励性
五是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认知教学”与“能力教学”
自学辅导教学
异步教学法
目标分类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参观法
编写教案的基本格式
阐述、分析、推导问题。
总结。
编写教案的五条操作要求
端正思想、高度重视
切合对象,坚持“五性”
优选教法、设计课型
认真备课,不要“背课”
既抓“正本”,又抓“附件”
知识到位
思维到位
能力到位
表格式教案的编写方法(一)(小学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要难易适度
诊断铺垫要讲究方式方法
激情引入要灵活自然
目标新授要紧靠目标
反馈矫正要安排合理
表格式教案的编写方法(二)(中学用)
体现课堂教学的双重职能
突出“目标教学”
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原理的应用
课堂教学集体动力学的作用
注重各种教法的综合和灵活的运用
附《俭以养德》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思路
二、在学生目读课文的问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文章的结构框架 图:
三、学生对照教师在黑板上画的文章结构框架图再读课文,可边 读边议,这次阅读时的任务是:
四、填写框中内容:
五、告诉学生,分析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分析议论文的一种好方 法,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框架分析法,使用这种方法分析议论文有很多 优点,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这种阅读方法的优点。优点大致有:
六、学习使用框架分析法分析议论文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列表步骤:
标准化活页教案的编写和使用方法
固定模式。
灵活安排
复式教案的五种形式1.单式教案复式用
活页式教案
平列式教案
对应式教案
综合式教案
《静态备课笔记》
“卡片式”教案所使用的卡片种类有:
操作方法:
采用卡片编写复式教案的优点:
卡片式教案的缺点:
板书设计的五个特性1.概括性
系统性
形象性
启发性
新颖性
板书的八种功能 1.它可以通过视觉,直接给学生以空间美、色彩美的感受,缩短
它还可以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画龙点晴或高度渲染烘托的作用
它能起到提纲挈领、高度总结的作用,给学生以知识框架和整 体印象
聚集作用
“点睛作用”
催化作用
强化作用
集成作用
板书设计的要求应具备以下几点:
实用性
简明扼要
直观性
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体现文章重点
艺术性
灵活性
板书设计要因文而定。
以人物关系的构成为依据。
以课文中心联结点为依据。
以时间变化或空间转换为依据。
以文章的结构形态为依据。
以文章的对比描写为依据。
以事物间的对应为突破口。
以事件内部的逻辑联系为依据。
设计板书的二十二种实用形式1.词语锤炼
课文脉络式
寓含中心式
概括点拨式。
符号沟通式
图表式
线条连接式
板书配画式
调动思维式
写作范例式
情趣想象
结构关系式
情节变化展示式
写作方法归纳总结式
人物性格分析式。
排列技巧式。
组合功能式
“放大”效应式
阶梯式
对比式
总分式
综合式
应用板书的七条要求
增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
提高针对性,减少随意性。
板书布局要合理。
板书的语言要精炼,要提纲挈领。
板书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的书写要适时。
注意规范化,力戒“糊乱画”。
板书“十三要”
二、要“聚零为整”。
三、要“千姿百态”。
四、要有主题。
五、要有条理。
六、要分层次。
七、要有知识纲要。八、要记述重点知识。
九、要避免:
十、板面要分块。
十一、要速记。
十二、使用色粉笔要突出重点。
十三、每一项板书内容要一次写成。
课堂板书的阶段性操作
板书“五忌”
二忌“龙飞凤舞”。
三忌随心所欲。
四忌“编织不严”。
五忌“五彩缤纷”。
板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五法
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变——对有些课文,教师配合讲读所作的板书,先可以比较具体一些,便于学生理解。在读懂课文之后,再叫学生把板书改变得更精, 更美,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如教《雷达和蝙蝠》一文时, 教师配合讲读课文按顺序所作的板书是:
创——有的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或有旧知识可供迁移,也可在初读课 文后,直接叫学生设计板书,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课堂讨论,在讨
仿——对各段结构相似的课文,教师只对精讲的重点段板书设 计,其他各段则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摹仿精讲段的分析,自读课文 并试作相应的板书。
详略不均。
缺乏板书的计划性。
内容混乱而不系统。
在几何教学中,图形的重点部分不清晰。
数学符号不规范,错别字时有出现。
不注意适应教材更新的需要。
不适当地引用学生未学过的名词、术语、符号。
首先是“同步性”原则。
第二是“浓缩性”原则。
第三是“形象性”原则。
第四是“整体性”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简言之,主要有七点:
曲线式
分合式
练习式
简缩关系式
纵向式
标号式
纲要式
板画式
提纲式。
表格式。
发展式。
图解式
概括式。
教学板书审美化操作六法
书写规范,具有书法美。
准确、生动,具有语言美。
布局合理,具有设计美。
条理分明,具有层次美。
详略得当,具有内容美。
形式多样,具有形式美。
板书审美化的标准
讲授法的特点和条件
传统讲授法课堂操作新探索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包括疑点)
3、教学关键点
1、讲解法
2、讲述法
3、引导法
4、点拨法
1、宜于传授基础知识
2、适于班级教学
3、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
附:对课堂讲授法的认识误区
课堂讲授的设计方法
讲述法
1、准备性谈话:
2、全文阅读与讲解:
3、编写段落大意(编定提纲):
4、复习阅读:
5、复述:
6、总结谈话:
讲授法应用“五要” 1、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要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3、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4、要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
5、要强调多种方法并用。
讲授法驾驭教材的技巧
2、成竹在胸
3、围绕重点
4、关键突破
课堂讲授的四字诀
一“快”
二“慢”
三“透”
四“多”
附:讲与不讲的辩证法
课堂讲授中的“空白”运用艺术
课堂讲授中的“随意”运用艺术
讲授“悬念”设置三法
首先“悬念”可以设计在一节新课的开头,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智力活动。
其次“悬念”可以设计在一节课的结束前,以利保持学生的探索 兴趣,使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中,为传授新知奠定基础。
再次,“悬念”可以设计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
教学语言的特色
第一,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
第二,教学语言是独白语言与对话语言的结合。
第三,教学语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实用教学语言八种
导语
评点语
过渡语
设问语
指令语
提示语
引语。
结语
课堂语言的二十一性
1、目的性。
2、科学性。
3、启发性。
4、条理性。
5、形象性。
6、感染性。
7、精炼性。
8、艺术性。
9、通俗性。
10、趣味性。
11、审美性。
12、机动性。
13、适应性。
14、主导性。
15、直观性。
16、教育性。
17、规范性。
18、逻辑性。
19、和谐性。
20、知识性。
21、情感性。
讲授语言运用八技
简练准确。
富于启迪。
浅白通俗。
形象生动。
清晰悦耳。
流利畅达。
抑扬顿挫。
课堂教学语言六要
要有中。
要及义。
要优美。
要净化。
要清晰。
要生动。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通俗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思想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直观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审美性操作
1、语言形式的音乐美。
2、语言内涵的意境美。
3、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一种和谐匀称美。
教学语言的力效应操作
1、知识因素。
2、能力因素。
3、品格因素。
4、资历因素。
5、情感因素。
教学语言的自控性操作
教学语言的个性化操作
教学语言的发声控制技巧
教学语言的音量控制方法
1、教师机智地变换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运用短暂的沉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教师讲到主词时运用高声以避免学生精力分散
4、教师通堂课都运用高音量
5、运用夸张的声音
6、教师沉默顷刻以待维持秩序或回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语言的音调控制技巧
教学语言的速度控制技巧
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方法
教学语言的六种审美价值
一是科学美。
二是形象美。
三是情感美。
四是朴素美。
五是声音美。
六是规范美。
正确使用伴随语言
附:讲课语言的艺术“五要”
课堂讲述语的四种转化技巧
1、化晦涩为晓畅的技巧。
2、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
3、化枯燥为生动的技巧。
4、化分散为集中的技巧。
创造融洽气氛的五种语言技巧
以“我们”代替“我”
以“我们”代替“你们”
称呼学生姓名
多商量、少命令
语言尽可能具体形象
教学中言语暗示的应用1、言语暗示的意义和作用
2、言语暗示的分类
3、言语暗示的原则
4、暗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中的十种忌讳语言一忌讽刺、挖苦、嘲弄的语言。
二忌轻蔑、鄙视、侮辱的语言。
三忌揭短、定论的语言。
四忌唠叨、累赘的语言。
五忌哄骗、威胁的语言。
六忌吹虚、夸大、不合实际的语言。
七忌过誉、粉饰、护短的语言。
八忌诋毁、中伤、排他的语言。
九忌离题、闲谈的语言。
十忌污秽、肮脏的语言。
附:“言教”的“七言七不言”
一、要言之有理,不要言不及义。
二、要言为心声,不要言不由衷。
三、要言之有物,不要言而无物。
四、要言之凿凿,不要言过其实。
五、要言简意赅,不要言不达意。
六、要言而有信,不要言而无信。
七、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行相诡。
教师语言的七忌七坚持
一忌态度粗暴,坚持耐心说服。
二忌讽刺挖苦,坚持循循善诱。
三忌盛气凌人,坚持相互切磋。
四忌堂上攀比,坚持对症下药。
五忌家访告状,坚持以理服人。
六忌当面顶牛,坚持明辨析理。
七忌简单片面,坚持辩证分析。
附:教师语言的“八戒”与“六性”
附:言语平直的教学
附:教学“唠叨”的危害及控制
附:一堂数学课中的教学语病评析
附: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符号语言。
方位语言。
3、图象语言。
图形语言
板书语言。
叙述语言。
附:生物课教学语言的艺术
1、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2、语言的直观性
3、语言的启发性
附: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1、语言的科学性。
2、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语言的生动性、启发性。
4、语言的教育性、机动性。
5、语言的逻辑性。
附:教师咽喉疾病的防治方法
1、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
2、急性咽炎、喉炎及扁桃体炎的治疗
3、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的治疗
4、预防
附:美国课堂讲课的方法
附:理查德·劳维的讲课的技巧
l、注意力。
2、兴趣。
3、愿望。
4、姿势。
启发式讲解技巧和方法
第一、“传道”要引人入胜。
第二、“授业”要教人一渔。
第三、“解惑”要引发问题。
“深入浅出”的讲授技巧
学会用一定形象去描述抽象概念
注意用逆向思考解析要点
运用侧面思考方式引发智慧之泉
附:课堂讲授十诫(历史例说)
一诫 张冠李戴、似是而非
二诫 照本宣科、索然无味
三诫 胡编乱讲、信口开河
四诫 瘦骨嶙峋,缺血少肉
五诫 夸夸其谈、漫无边际
六诫 板起面孔说教、脱离历史训人
七诫 装腔作势、矫揉造作
八诫 和尚念经、催人欲眠
九诫 埋头板书、不讲不练
十诫 一讲到底、满堂硬灌
附:教学中的“灌输”法(思想政治课例说)
1、理论依据
2、“灌输”的原则
3、“灌输”的方法
附:“提纲教学,串联讲授”教学法(历史例说)
理论依据
教学程序
2、串联讲授的安排与要求
横向串连
附:“串讲”教学法(地理例说)
l、同类型气候的串讲。
2、河流串讲举例。
3、有关地下水知识的串讲。
4、自流灌溉知识的串讲。
5、有关沼泽地的串讲。
附:语文变序教学十七法
l、雄鹰捕兔法
2、腹地开花法
3、金针点穴法
4、系铃解铃法
5、改弦易辙法
6、中间切入法
7、抓两头带中间法
8、逆推法
9、纵横交错法
10、跳跃法
珠帘倒卷法
盘马回射法
抛珠诱龙法
首尾夹攻法
牵藤取果法
合璧增辉法
借题发挥法
附:数学教学变式“七式”
计算方法变式
图形变式
题型变式
4.交换或部分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
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结论发散
附:教学变式应用“三要” 1、变式要适时。
2、变式要适度。
3、变式要适量。
概念教学的十七条策略
当正面的事例和反面的事例有明显的区别时,在正面的例子都 非常一致的情况下,最容易习得概念。
有大量实在属性的概念问题,比缺乏实在属性的概念问题更容 易解决些。
尽管我们事先可以作出安排,使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提供同样 多的信息,但是,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从正面事例中获取的信息, 比从反面事例中获取的信息更多些。
通过减少无关属性的数量,可以较容易地习得概念。
概念学习的技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
焦虑是与概念学习相关的。
如果告诉学生如何注意相关属性,会有助于概念学习。
为了使学生最容易习得概念,应该并排地呈现正面的和反面的 例子。
在有些情况下,同时呈现若干正面例子似乎更有利些。
如果学生自己用言语来表述相关属性,那能更好地习得概念, 而且较容易把它应用于新的情境。
在有些情况下,学生若能用手摆弄或操纵实物或模型,比只 让他们观看更容易习得概念。
反馈越是完整,学习效果越好。
如果概念是通过研究分析大量不同事例,较彻底地习得的话, 就最有可能把它迁移到新奇的事例上去。
应该混合使用各种教概念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概念时,必须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同化给予 他们的信息。
许多概念是相互联系在一起习得的。
选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
课堂解决难点六法
l、由于知识抽象,难于理解的难点
2、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难以理解的难点
3、由于学生对新知识过于生疏,而造成的难点
4、由于难点较多,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解决几个小的难点, 才能最后解决好这大难点。
5、错综复杂的难点
6、是内容相近、相似,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
课堂教学突出重点七要
附:略论教学生动
突破教学难点十三法
复习旧知
作好铺垫
查漏补缺
着重分析
启发点拨
直观演示
动手操作
质疑问难,突破难点
划线标号
促进迁移
专项练习
组织评进
促进思维抽象升华的程式和方法
使教学具有逻辑力量的方法
其一、前提真实
其二、概念明确,判断恰当
其三、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教学目标的编制要求
指向性
规律性
整体性
倾斜性
操作性
目标的展示四法
直接展示
激疑展示
揣摩展示
迁移展示
目标的实施四阶段
导入中了解目标
感知中尝试目标
指导中突出目标
总结中强化目标
阅读过程目标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点化艺术
点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激发兴趣,引旧探新。
明确目标,指点学路。
设置疑问,讨论探索。
点破关键。
拨明规律。
运用巩固。
提高发展。
“举一”反三三法
采用单元三步学法,提高学生整体认识能力。
采用信息交合法,加快学生思维速度。
教学中的“举例”六原则
必要性原则
通俗性原则
精巧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知识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
课文讲授五技
日实中揣虚
日由“一”反“三”
曰“循”中求“变”
曰“直”中求“曲”
课堂举例“八要” 1.要针对问题的要害。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
要恰当、确切、具典型性和说服力。
要生动具体,富有趣味。
5·要适时。
要注意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要注意语言的严谨和趣味性。
附:思想政治举例七“宜”
宜举正面事例。
宜举有科学定论的事例。
宜举内容真实的事例。
宜举具有时代特征的事例。
宜举学生身边的和学生关心的事例。
宜举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事例。
宜举浅显的事例。
附:政治课教学举例十忌
一忌虚构。
二忌似是而非。
三忌时机不当。
四忌偏离主题。
五忌庸俗低级。
六忌陈旧单调
七忌平淡乏味。
八忌繁杂冗长
九忌讲而不引。
十忌逢场做戏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
结构程序
操作要领
附: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
教学内容的三个特性
教学要求的四个统一
教师备课的五个分析
第一阶段: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
第三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的阶段。
第四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
附: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
基本思想
主要特点
教学原则及操作
课的起始的五个作用
凝聚——指向作用。
激发——深化作用。
增盛——效能作用。
消嫉——置信作用。
铺垫——拓展作用。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
以提出新奇、有趣的问题为起始
以生动形象的叙述为始
以引人入胜的电化教学为起始
以新颖的实验为起始
以学生实际操作起始
以发散思维训练为起始
以学生热烈讨论为起始
以艺术作品的欣赏为起始
课起始的设计的四个根据
根据课的内涵
根据课的外延
根据课的中心
根据课的衔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四法
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
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导入新课
附:“课前补”
教学前馈三式
探索型预测
规范型预测
“经验错误”超前调控四式
辨别争议式
陷井迷惑式。
推理验证式。
比较剖析式。
附: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1.叙述故事导入法
设置悬念导入法
比较旧知导入法
激发情绪导入法
绘映图示导入法
提示异议导入法
审题试作导入法
利用思考导入法
针对文病导入法
即兴应变法
欲扬先抑法
成语导入法
引文直入法
点明中心法
启迪心灵法
介绍作者导入法
点出人物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
辅垫导入法
剖析中心词导入法
迁移导入法
联想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
归纳导入法
渲染导入法
背景导入法
附:语文导语设计七式
悬念式导语
渲染式导语
引文式导语
激情式导语
直入式导语
图解式导语
附: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十五法
介绍作者。
设置疑问法
激情法
概括叙述法
描摹景物法。
提问法。
概述情节法。
解课题法。
看图说话法。
温故知新法
讲故事导课法
观察实验法
电化渲染情景法
以诗揭题法
附:语文揭题十三法
层层脱卸法
题眼追踪法
质疑索解法
揭示文旨法
激情法。
设问法。
放音乐法。
实物呈现法。
图画法。
故事法。
释义法
求异法
附:数学教学导入新课十八法
温故引新法
实例探求法
实物直观法
精心设疑法
新旧类比较
演示导入法
综合导入法
转换导入法
逆向导入法
讲评导入法
情境创设法
一题多变法
动作操作法
类比猜想法
附:数学课揭题八法
疑问揭示。
分步揭示。
对比揭示。
直接揭示。
实验揭示。
推理揭示。
小结揭示。
操作揭示。
附:物理课堂教学引入十法1.提问——复习法。
练习——综合法。
演示——议论法。
故事引入法。
检查预习法。
“开门见山”法。
联系生活引入法
设置路障引入法
求异思维引入法
计算引入法
附:化学新课引入十一法
设问引入法:
悬念激趣法。
开门见山法。
激情引入法。
化学魔术引入法。
类比引入法。
以旧拓新法。
实验引入法
设问引疑法
借助事例法
故事引入法
附: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八法
设问法
谈话法
倒叙法
故事法
乡土法
释题法
图示法
典故法
歌曲法
诗歌法
谜语法
设置悬念
介绍背景
联接式导语。
寓意式导语。
探究式导语
附:地理新课导入十四法
“旅行”导入法
前言导入法
主题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
歌曲导入
诗词导入
猜谜导入
史实导入
故事导入
名人轶事导入
特产导入
景点导入
神话传说导入
附:自然新课导入六法
情境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
操作导入法
竞赛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
观察导入法
附:思想品德课新课导入十五法
谈话法。
讨论法。
直观法。
辨析法。
哲理法。
类比法。
归纳法。
游戏法。
音响法。
图像法。
观察法。
演示法。
汇报法。
附:生物课导入十一法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以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以画导入新课
以声导入新课
以当前人们关心的热点导入新课
以突发事件导入新课
以感性知识导入新课
以乡土内容导入新课
以成语、谚语导入新课
课内预习七要
宜分散进行。
预习的重点要突出。
教会方法
引导思考
要有反馈。
常抓不懈
课堂预习“五字”法
二“查”。
三“划”。
四“思”。
五“练”。
附: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例说)(一)
附: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例说)(二)
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八法1.用计算创设情境
用比喻创设情境
演示教具创设情景
用问题创设情景
用对比创设情景
用类比创设情景
用故事创设情景
用文字题来为复合应用题创设情景。
附:中学数学情境激发五法
悬念激发
新奇激发
欲望激发
以错纠错,激发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以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五种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和谐乐学的情境
认知冲突情境
实验与观察的情景
由特殊到一般的情境
转化的情境
附:“错误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情境七法
演示法
形象渲染法
趣记法
竞赛法
鼓励法
揭示课文思想意义的五种情境
揭题式情境
语言式情境
直观式情境
内容式情境
自然情景教学法
创设愉悦情境
创设直观情境
创设问题的情境
创设迁移情境
自然课中的情境教学1.利用插图,描绘情境
采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通过实验,演示情境
运用语言,描述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例说)
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学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启发式教学法
3.让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
五种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问题情境
实验情境
联系实际情境
愉悦学习情境
讨论情境
附: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五法
生动讲述,引入情境。
观察演示,设置情境
组织活动,展现情境。
设置疑问,开拓情境。
联系实际,丰富情境。
外语情景——愉快教学八法
课堂交际法
实物图比法
看图叙事法
角色表演法
电化教学法
游戏法
动词法
问答法
附:“情景应变实践”英语教学法
“自由会话”
“快速复习”
“扩充讲解”
“情节变换”
“集体游戏”
附:生物“问题情境”教学法
“全课问题情境”与“阶段问题情境”
“有效提问”与“无效提问”
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
直接设疑
要点设疑
对比设疑
观察设疑
反驳设疑
举例设疑
课堂结尾的优化策略1.逻辑系统与心理系统相结合的原则
主导与主体、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优化课堂结尾的操作方法
1、细心观察,为总结评价提供真实素材。
2、留足时间,使总结评价得以课内完成。
3、把握要点,让总结评价内容具体而全面。
4、方法灵活,使总结评价取得最佳效益。
课堂教学结尾十六式
2、点题式:
3、例证式:
4、鉴赏式:
5、释疑式:
6、扩展式:
7、迁移式:
8、自然式。
9、回应式。
10、发散式。
11、练习式。
12、迁移式。
13、推测式。
14、假想式。
15、扩展式。
16、延伸式。
课堂结尾设计八法
1、轻松结尾法:
2、章回小说法:
3.总结重点法:
4、编顺口溜法:
5、留有余味地:
6、稳定兴趣法:
7、表扬鼓励法:
8、布置作业法:
附:语文课堂教学结尾十四式
2、练习式。
3、畅想式。
4、悬念式。
5、联系式。
6、激发式。
7、比较式。
8、点睛式。
9、欣赏式
10、导入新课式
11、朗读、背诵式
12、考查式
13.评价式
14、此外还有引深式和快乐式。
附:数学课小结十五法
1、复述法。
2、口诀法。
3、游戏法。
4.回顾法。
5、图示表格法。
6、比赛竞争法。
7、设疑激思法。
8、解释法。
9、探索法。
10、延伸法。
11、梳理法。
12、概括中心法。
13、阅读法。
14、填空法。
15、开放法。
附: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十五式
总结式(梳理概括式)
3、串联结块式
悬念式(引发后继课式)
探索式
实验式
延伸式
归纳式
分类式
概括式
系统式
口诀式
逆向式
发散式
附:生物课堂教学结尾九式
悬念式
故事式
预习式
答疑式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统一规律
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即以书本知识为主。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要 目的的一种学习性的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论手脑并用
实验教学体系
程序性实验教学法
使用实验器材方法的训练
观察力的训练
推理能力的训练
实验课的教学结构与实施原则
1、科学研究过程是人们探索和发现某种科学规律的过程,它大致 可分为四个阶段:
2、实验型课的教学过程大致上可分为:问题、预想、探索、运用、 总结五个阶段。
3、上好实验型课的核心是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计划之 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教学观念上,教师必须明确下述五点。
4、实验型课的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实际操作的 方法进行,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的学习。评价的项目一般可分为三个方 面:
实验课教学的基本程序
五步观察实验教学法(例说)
第一步:选择—准备
第二步:演示—引进
第三步:探究—研讨
第四步:汇报—归纳
第五步:应用—验证
改进实验教学的七种方法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改分组实验为单人实验
改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改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
改部分实验习题为演示实验
改常规实验为辅以电教手段的实验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教学
教学中的实习方法
实验——实践教学法程式
设计实践方案。
学生专题总结。
实践方案的督促与落实。
效果评价。
附:自然实验课的基本程式和方法
五步式自然实验教学法
分组实验三戒
一戒课前不预习。
二戒课内不动手。
三戒课后不总结。
演示实验的“三高”
可见度高。
收看率高。
成功率高。
补充实验的三原则
科学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改进实验的五突出
附:“五步单元实验程序”(化学)教学法
观摩与提示——观察实验
读书与思考——准备实验
讨论与演示——操作实验
总结与练习——串联实验
创新与考核——创新实验
教学中的练习法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精选练习材料。
3、正确的练习方法。
4、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
5、了解练习的结果。
练习的三个基本功能
1、巩固与延伸功能。
2、培养与发展功能。
3、反馈与交流功能。
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习题课教学的五条要求
1、明确的目的性。
2、加强启发性。
3、注重综合性。
4、力求示范性。
5、具有典型性。
习题教学的三个关系
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练习教学十三原则
1、体现例题编排的逻辑特点
2、练习的材料要加以选择。
3、发挥例题的教学、教育功能
4、要布置练习的情境。
5、学会正确的反应然后练习。
6、例题间的教学层次应自然流畅
7、先求正确后求迅速。
8、要避免无谓的手续。
9、练习的时间要短。
10、练习的次数要多。
11、练习的方法要有变化。
12、练习的材料要适合个别差异。
13、教师要加强指导。
习题课的基本结构
1、准备阶段。
2、练习阶段。
3、总结阶段。
4、发展阶段。
作业练习中的三个环节 1.作业练习前,教师精心设计与选择练习题。
“严师出高徒”。
在作业练习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作业讲评。
影响练习效果的八大因素
明确的练习目标。
正确的练习方法。
丰富的练习方式。
合理的练习速度。
恰当的时间分配。
严格的质量要求。
明了的练习结果。
8、周密的练习计划
提高练习效果的四组关系
2、量与质
3、易与难
4、练与评
怎样上好课堂练习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作业
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注意练习指导上的全面性
附:调控学生作业心态的五条途径1.设置弹性作业,发挥各自潜能
2、优化作业环境,溶进课内练习
改进评改手段,因人因才施评
建立双向合作,沟通理解共容
创设成功条件,激励进取向上
练习作业的三种类型
1、基础性练习(第一阶段)
2、系统化练习(第二阶段)
3、综合练习(第三阶段)
练习设计“五性”标准
启发性。
序列性。
多样性。
周期性。
课堂练习设计八型1、由旧导新——设计迁移练习。
2、攻破难点——设计诱导型练习。
3、巩固知识——设计发散型练习。
4、区别异同——设计对比型练习。
5、沟通联系——设计题组型练习。
6、揭示本质——设计变式练习。
7、引伸拓宽——设计发展型练习。
8、复习提高——设计综合型练习。
课堂练习设计的十四条原则1.目标性原则。
少而精的原则。
发展思维的原则。
灵活新颖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
困难性与量力性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
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
阶梯与系统性原则。
新授课练习设计五阶段
作业设计的技巧1、开门见山,打好基础
2、移步换景,了解全貌
3、故布疑阵,加深理解
4、新颖别致,激发兴趣
5、点、线、面、体形成网络
附:新授课练习设计五阶段(例说)
旧知迁移。
新知形式
新知巩固。
新知运用。
后知孕伏。
发散性习题设计
1、设计的原则:难易适中,循序渐进。
2、设计的立足点:强化概念,落实双基。
3、设计的着眼点:揭示规律,触类旁通。
4、设计的归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附:优化练习设计“六性”
2、阶梯性。
3.多样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
6、开放性。
附:课堂集体性练习五式
1、朗读训练中的集体性练习
2、听说训练中的集体性练习
3、口语训练中的集体性练习
4、巩固词汇的集体性练习
5、写译训练的集体性练习
题组教学法
1、习题的组编
2、题组的五种类型设计
3、习题的训练方法:
设计课外作业的艺术
1、趣味性
2、思考性
3、综合性
4、伸缩性
5、量力性
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六有”
2、有序
3、有度
4、有节
5、有趣
6、有机
附:语文作业设计的“六个一”
做一次小试验。
画一幅图画。
搜集一些商标、图片。
学唱一首歌。
看一本书。
表演一次课本剧。
附:小学语文情趣作业设计四法
第一、变化。
第二、结合。
第三、游戏。
第四、竞赛。
语文家庭作业的八种形式
1、口语型。
2、观察型。
3、实验型。
4、制作型。
5、阅读型。
6、搜集型。
7、家务型。
8、影视型。
语文课外趣味作业设计二十法
2、看电视。
3、找资料。
4、制模型。
5、画线路。
6、填表格。
7、写歌词。
8、讲故事。
9、出小报。
10、辨异同。
11、搞录音。
12、拟试卷。
13、小辩论。
14、做“医生”。
15、寄书信。
16、当“导游”。
17、读报纸。
18、玩游戏。
19、演节目。
20、搞试验。
学生自己出题四法1、自己出题“考”同位。
2、自己出题“考”“知音”。
3、小组出题“考”全班。
4、大家出题“考”大家。
数学课内练习四法
2、形成技能法。
3、总结规律法。
4、深化知识法。
数学习题的分类
1、传统分类法:
3、综合程度分类法:
5、要素分析分类法:
数学习题的设计十三式
1、新课之后单项练习
2、习旧引新的练习
3、显示思维过程的练习
4、巩固教学重点的练习
5、突破难点的练习
6、发展性练习
7、综合性练习
8、培养能力的练习
9、伸缩性的练习
10、关键部分集中练。
11、变式练习
12、沟通知识系统练习
13、错题集中辨析练习
数学练习设计七性要求
阶段性。
科学性
规范性
数学练习设计的十一条原则1、目的性原则。
2、阶梯性原则。
3、量力性原则。
4、典型性原则。
5、趣味性原则。
6、伸缩性原则。
7、以少胜多的原则。
8、发展思维的原则。
9、灵活新颖的原则。
10、因材施教的原则。
11、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原则。
数学习题编制五法
1、演绎法。
2、基本量法。
3、命题变换法。
4、倒推法。
5、抽象法。
数学练习设计的质量控制四法
练习设计要全面。
练习设计要服从知识的系统性。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设计要有多效性。
数学练习设计的难度控制五法
应有一个恰当的坡度。
应对照比较,便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应使易题不易。
应使难题不难,做好搭桥引渡工作。
应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
数学铺垫准备题的设计原则和类型
1、铺垫题要体现新知的趣味性。
2、铺垫题要体现知识的针对性。
3、铺垫题要体现思维的方向性。
1、降格型
2、替代型
3、变式型
4、分合型
5、操作型
数学题组设计十式
1、先行题组
2、并列题组。
3、正反题组。
4、比较题组。
5、递进题组。
6、引伸题组。
7、动态题组。
8、针对题组
9、检测题组
10、贯通题组。
1、类比法
2、引伸法
3、推广法
4、联想法
5、反思法
应用题的练习设计七式
2、针对性练习。
3、变式性练习。
4、翻译性练习。
5、操作性练习。
6、整理性练习。
7、创造性练习。
应用题的“四字”练习方式
解:一题多解,
变:一题多变。
编:一式多编。
附:应用题教学设计思考题五法(例说)
1、问答式设计。如:
2、综合式设计。如:
3、分析式设计。如:
4、分析综合连用式设计。如:
5、探索式设计。如:
学生自编应用题八法
2、看图想象编。
3、选择条件或问题编。
4、补充条件或问题编。
5、看算式创造编。
6、根据应用题的问题逆推编。
7、根据题意选量编。
8、借题发挥编新题。
分类作业的实施方法
作业及时性与经常性操作
作业的时间性与重现性控制
作业的兴趣性与灵活性控制
弹性作业三式
2、扩展型。
3、超前型。
作业激励四法首先提出“认真”作业的要求。
其次提出“正确”作业的要求。
再次提出“迅速”作业的要求。
最后提出“巧妙”作业的要求。
计时作业三法
1、加强课堂作业训练。
2、精心设计作业。
3、严加管理。
“五先五后”作业法1.先回顾,后作业。
先审题,后解题。
先作题,后想题。
先互评,后送批。
先自馈,后小结。
附:教师作业的七个有利
五步作业指导法
第二步:审题
第三步:做题
第四步:检查
第五步:提高
做作业的意义和作用
1.检验学习的效果。
2、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与创造才能
可以为总复习积累资料
作业的方法1.提高作业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做作业的过程
适当地做点课外习题
钻研习题的三种方法
1、探索合理解法
2、探索特殊解法
3、对题目作联想变形研究
“一题多解”思维的培养1.展示知识发生进程,显露思维过程。
强化基本系列训练,把握解题钥匙。
创立新型教法,优化教学效果。
4、掌握解题思路。
语文“单元分组导练”法
2、作业的结构。
3、作业的批改。
4、考试方法
当堂完成习作的方法
作文教学“五字”法
1.读。
说。重点抓“三结合”。
导。重点抓“四导”。
作文训练十二式
2、提纲型
3、提供材料型
4、补写型
5、改写型
6、片断型
7、扩写型
8、缩写型
9、看图型
10、方法型
11、知识型
12、修改型
作文教学六步法
1、命题。
2、初作。
3、互批。
4、反批。
5、评讲。
6、重作。
兴趣作文七法
1、欲写先说,以说促写
2、欲写先做,以做促写
3、欲写先看,以看促写
4、欲写先活动,以活动促写
5、欲写先演,以演促写
6、欲写先念,以念促写
7、欲写先赛,以赛促写
“三环节”日记作文训练法
第一个环节:坚持日记,形式开放,内容完整。
第二个环节,小组自评,教师点评。
第三个环节:抓学习园地和报刊公开发表。
克服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三法
开放型作文五步训练程序
2、自我尝试。
3、讲评指导。
4、修改成文。
5、集体评改。
快速作文四法
一是写作周期限时法。
二是指导先实后虚法。
三是评阅浏览自改法。
四是训练分步达标法。
附:格雷夫斯写作教学法
美国作文教学指导六法1、强调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生中来。
2、强调教师和学生合作。
3、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
4、强调允许学生自由命题选材。
5、实行“作文大赛”。
6、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法国作文教学指导二法
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六要
1、按时收作业,及时批作业,及时发还作业
2、批改作业,要了解学生的意图
3、批改要认真细致,要有调查研究
4、批改作业要和学生作业成绩评定相结合
5、要有定期的作业讲评
6、作业的批改、讲评与指导
作业批改的五种方法
1、重点面改。
2、小组批改。
3、互改与自改。
4、二次计分。
5、分层批语。
组织讲评课的四条建议
1、注意收集反馈信息
2、让学生参与评讲,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学生订正,组织评后练习
六环节分析评讲课
1、教师讲述。
2、提出问题。
3、师生讲评。
4、改错与练习。
5、针对性考查。
6、归纳小结。
作业批改八式
1、互批互改。
2、自批自改。
3、面批面改。
4、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
5、批改学生的“典型作业”
6、小组批改
7、集体评改。
8、其他批改方式
附:作业登分表
智能型讲评课“七评”
1、评知识网络。
2、评解题规律。
3、评解题方法。
4、评应变方法。
5、评思维方法。
6、评临场经验。
7、评心理因素。
当堂批改作业的四种方式
1、巡回批改。
2、面批全改。
3、学生互改。
4、教师报答案、学生各自校对。
作业批语三式
1、启发、提示式
2、肯定、鼓励式
3、批评、指令式
学生批改作业三式
1、自我批改,综合反馈。
2、互批互改,交流反馈。
3、小组批改,集中反馈。
附:订正教学法
学生作业“对答案”的看法
1、教学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2、学生间的对答案是保护学生“求是”心理需要的重要手段。
设置“错误档案”的方法
评讲课的教学
1、张贴参考答卷,及时给学生信息反馈。
2、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外观看教师“批改”。
3、分析练习卷,提供评讲的素材。
附:数学作业批阅记录表使用法
作业评讲六式
1、总结式。
2、专题式。
3、对比式。
4、辨析式。
5、训练式。
6、选优式。
作业批语五型
1、赞扬型。
2、指令型。
3、启发型。
4、警钟型。
5、鼓励型。
作文批改的五步法
自查。
互改。
粗批。
讲评。
填表。
作文评改四式
1、教师诊断
2、学生确诊
3、对症下药。
4、自除“疾病”。
作文评语“八要”
一要有针对性。
二要有连续性。
三要准确、明白,让学生理解接受。
四要紧扣单元作文训练重点。
五要一分为二。
六要与分数吻合。
七要眉批和总批相结合。
八要把字写得端正、清楚、规范。
作文评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1、准确、具体、重点突出
启发、诱导、注重点拨
鼓励、尊重、培养兴趣
眉批三法
1、眉批错字比较组词。
2、眉批错词比较词义。
3、眉批错句比较句义。
作文批改“热处理”五法
1、改其一点,不及其余。
2、重评轻改,抓住典型。
3、师生共商,示以榜样。
4、师生同劳,防患于未然。
5、粗中有细,重点照顾。
作文多次批改法
作文“群批法”
1、找出典型习作。
2、明确改评要求。
3、学生独立批改。
4、集体进行讲评。
日记评语八式
鼓励赞扬式。
批评教育式。
祝愿期望式。
安慰劝勉式。
启发疏导式。
解惑释疑式。
提示建议式。
简析鉴赏式。
“四环”作文批改法
第一环:学生演讲
第二环:师生共评
第三环:学生自改
第四环:教师抽批
作文“六步”程序评改法
第二步:讲明评改类别
第三步:讲明评改过程
第四步:讲明评政分寸
第五步:在评改中答疑
第六步:双管齐下重于一方
六因素、三环节择优习作批改法
1、掌握学情阶段
2、获取信息阶段(寻找淘汰篇、优秀篇)
3、反馈信息阶段。
附:美国作文讲评的一种形式
附:学生作文小结评改法
附:我是怎样上作文批改课的
1、课前准备
2、教学步骤:
3、指导学生分组批改作文的体会:
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活动
1、灵活性
2、适应性
3、开拓性
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意义
首先,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第二,获取反馈信息,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 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修改教学计划。
教学反馈的需求律
教学反馈的谐振律
教学反馈的情绪律
教学反馈的转移律
教学反馈的种类1、直接反馈和间按反馈
2、长距、短距和瞬时反馈
3、学前预备性反馈矫正
4、即时性反馈矫正
5、适时性反馈矫正
6、正反馈和负反馈
7、静态信息
8、动态信息
9、效能信息
真假反馈信息的辨别和矫正
教学中的“反馈—控制”
反馈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反馈实用十四法操作
课堂矫正法
课堂结构法
课后指导法
信息加工法
学习指导法
学生参与法
面部表情法
提问板演法
练习作业法
辅导答疑法
多样活动法
考试测验法
问卷调查法
其他途径
课堂群体反馈四式
竞赛式。
操作式。
推理式。
游戏式。
课堂“反馈——矫正”教学—法
教学中系统反馈——矫正程序
反馈教学法
反馈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课堂“信息反馈”的一般方法与形式
运用反馈原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点
考后指导——评、思、改
三段六步反馈教学法
导入新课——第一次集中反馈做好铺垫
学习探索过程——第二次反馈作好迁移
巩固加深过程——第三次反馈深化知识
反馈的层次性。
反馈的评价性。
4.反馈的多样性。
布卢姆的反馈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反馈的作用
教学和评价论
反馈的科学性
反馈及时性
掌握性学习
三步反馈导读法
第一步:激发兴趣,指导阅读。
第二步:及时反馈,矫正调节
第三步:切合学情,促进转化。
课末的五分钟反馈方法
练导循环复式教学法
1、独立自学,设置疑难
2、尝试新知,练习开路
3、检查改错,适时反馈
4、启发诱导,排疑解难
5、小结评议,画龙点睛
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
2、原因
3、根本出路
4、对策研究
附:科学安排作业减轻课业负担
1、加强课内、校内练习,减轻校外的作业负担。
2、作业一定要有针对性。
3、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讲评。
附:国外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三个世界”
课外作业的科学管理三策
1、课外作业的适量性。
2、课外作业的针对性。
3、课外作业的多样性。
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七法
第一:端正教育思想。
第二:减轻教师负担。
第三:教师要一手抓学法、一手抓教法。
第四: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
第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是提高教师水平。
第六: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第七:贯彻执行好国家规定的双休日。
附:课外作业周时数量表的制订
1、确定课外作业的标准量
2、确定课外作业的标准区间量
批改作业的十二项要求
课后练习指导十忌
二忌“和盘托出”。
三忌“冷饭重炒”。
四忌“不明题意”。
五忌“读而不思”。
六忌“以写代说”。
七忌“层次混淆。”
八忌“讲练脱节”。
九忌“离纲丢本”。
十忌“就题论答”。
作业改错课的准备
1、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批改作业的方法和意义。
2、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
3、要求学生做好物质准备。
4、设计好练习题。
5、搞好批改前的学情调查。
作业改错课的操作过程1、批改作业指导谈话。
2、示范改错。
3、制订评改标准。
4、学生互改作业。
5、重做错题。
6、教师查阅。
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与复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申积极巩固。
教学中的温故知新规律
教学中复习与新知学习的辩证法
中国古代教学中时习温故的三种方法
1、练习法
2、间隔复习法
3、温故知新法
复习课五步课堂结构(例说)
1、整理知识(10 分钟左右)
2、课堂练习(15 分钟左右)
3、相互讨论(5)分钟左右
4、重点讲评(7 分钟左右)
5、自我小结(3 分钟左右)
复习课“四段落六环节”课堂结构(例说)
第一阶段:分层复习。
第二阶段:整理知识。
第三阶段:练习讲评。
第四阶段:综合练习。
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差异
联系旧材料讲授新材料一种方法
阶段复习“五忌”
二、忌随意“膨胀”
三、忌无的放矢
四、忌分割孤立
五、忌两个“极端”
附:“大复习”法
课本习题在复习中的应用
复习题设计五法
延展法。
变换法。
转化法。
对比法。
联想法。
考试的意义
1、考试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2、考试对教师改进教学的作用。
3、考试有助于学校领导做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决策。
4、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成就考试的十一种形式
1、标准化考试
准备性考试
形成性考试
诊断性考试
总结性考试
目标性考试
能力性考试
水平性考试
选拔性考试
校外考试。
校内考试。
考试工作的基本要求
考试的方法及其选择
1、口试
笔试
实际操作考试
巩固理解考试法
复习求知高峰期。
考试回顾巩固期。
核对纠正记忆期。
求分求知渐稳期。
考试的命题原则和方法
1、综合法。
2、逆向法。
3、概括法。
试题抽样的代表性操作
试题表述的简明性操作
试题彼此的独立性操作
试题的适度性操作
命题与答案同步的操作
试题有利于客观评分的操作
试题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操作
编制多肢选择题的十四条规则
1、难度。
2、区别度。
标准化考试三步法命题程序
1、明确考试目的
2、决定考试类型
3、确定考试内容
标准化试题的编制六步法
1、根据考试的目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大纲,并根据教材的具体 内容,在反复研究和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慎重地决定考
2、根据考试大纲和学科的知识结构、内容、知识点,从知识和能 力两个方面制定出命题双向细目表,以此作为命题人员编制试题的依 据。
3、预测。
4、对预测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
6、命题人员根据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把符合各项指标的优良试题 存入题库,在需要时正式编制出供考试用的试卷。
1、考试目的明确。
2、命题标准化。
3、实施标准化。
4、评分标准化。
5、对考卷有一套统计检验的方法。
标准化考试的四种类型
1、安置性考试。
2、形成性考试。
3、诊断性考试。
4、总结性考试。
标准化问答题的编制方法
附:标准化口试的方法
1、口试范围。
2、口试命题。
3、口试命题的要求。
4、口试检测时间。
5、口试测试方法。
6、口试评分记载。
附:语文命题的三统一
1、源于教材与灵活运用的统一。
2、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3、常式与变式的统一。
附:作文命题的五忌
二.忌“大”。
三.忌“空”。
四.忌“深”。
五.忌“疏”。
附:作文启发思路式命题六式
1、限制内容式。
2、旧题新拟式。
3、同事异题式。
4、提供条件式。
5、创造命题式。
6、母题派生式。
附:数学考试的命题原则与方法1、数学考试的命题原则
2、数学考试命题的要求
3、命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题库”的建设方法
题目的筛选归类。
题目贮存保管。
试题质量分析方法
2、区分度。
附:非客观性试题难度的计算
成功考试法
1、考试目标贯穿学习全程,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2、建立反馈——矫正系统,让学生朝着成功目标迈进
3、暂不打分,多次加分,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
解除学生考试焦虑四策1、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2、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期望水平。
3、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保证考生有愉快的心情和充足的睡 眠。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心理调节技术。
分析集体考试成绩的方法
1、用集中量进行分析。
2、用差异量进行分析。
分析个人考试成绩的方法
1、用 S 标准分进行分析。
2、用直观作图的方法进行分析。
教学考评四策
2、顺逆结合。
3、条件变换与问题变化。
4、让学生出题。
附:布卢姆测验补救教学法
附:阿莫纳什维利的实质性评价法
1、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3、建议学生编纂自己的文集和制作“小书”。
4、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兴趣爱好、能力、知识、水平,邀请他们 在课堂上作专题报告。
5、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困难的认知问题,并让学生感到教师对待 他们的问题极其认真和负责。
学习成绩的客观性评定三法
2、综合评定法
3、电化评定法
艺术性考评方法
1、艺术性考评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艺术性考评有助于强化儿童的学习兴趣。
3、艺术性考评能诱发儿童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附:学习评定的七种方式
1、非正式——正式评定。
2、形成性—总结性评定。
3、过程—结果评定。
4、标准参照—常模参照评定。
5、个体中心—小组中心评定。
6、连续—终点评定。
7、学生判断—教师判断评定。
附:形成性测验的使用和补救教学
附:武昌实验小学的考试改革实验
考试的记分方法
考试的成绩评定与分析处理
对学生学业的成败的几种看法
成绩次数分布量表的编制和使用
1、成绩次数分布量表的编制
2、成绩次数分布量表的功能
3、次数分布量表的优点
标准 T 分的应用
班级教学成绩提高幅度的一种算法
1、潜力距(Q)和前后差(d)。
3、评奖建议。
相关课程
阿尔泰山系列 阿尔泰旱獭
阿尔泰山系列 白色喀纳斯
阿尔泰山系列 草原石城
阿尔泰山系列 慈爱的冰川
阿尔泰山系列 和谐共生
阿尔泰山系列 红桦林
阿尔泰山系列 可可托海
阿尔泰山系列 热闹的河洲
阿尔泰山系列 沙漠绿洲
阿尔泰山系列 深湖
阿尔泰山系列 守护
阿尔泰山系列 泰加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精选》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