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教学冷场处聚温

我曾到一所小学讲课,课题是“相遇问题复习课”。该班教师为了使

学生更好地配合我,事先把这部分内容反复教了几个来回,学生几乎达到了“滚瓜烂熟”的程度。我上课提问,学生对答如流:笔算练习,学生易如反掌。十几分钟就把教案内容教完了。对这种冷场,我可真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灵机一动,何不求教于学生,把他们的思维热点聚集过来融化这意外的冷场?‘同学们,本来 40 分钟复习的内容,你们十几分钟就完成了,说明同学们基本功比较扎实。接下来干什么?请大家为我出主意。” 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大家,终于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刚才是老师出题让我们做,现在反过来,我们出题让老师做。”“太好了,你们出题,我们大家一起来做!”我真是喜出望外。

于是,同学们献计献策,对原例题已知条件“甲、乙两地相距 600 千米。 A、 B 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A 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B 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进行发散提问:①两车行完全程各要几小时?②经过

几小时两车相遇?③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④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 400

千米?⑤经过几小时两车背距 200 千米?⑥经过 2 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⑦A 车到达乙地时,B 车在哪儿?还需几小时到达甲地?⑧A 车到达乙地后,立即以原速追 B 车,能否在 B 车到达目的地前追上 B 车?为什么?

⑨A 车返回时要想追上 B 车,每小时至少行多少千米?一连串提了十多个问题。

这样边提问,边解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生沉浸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