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和水平是建立在教师的思想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之上。虽然,每个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风格通常受个体某些先天因素的影响,存在各种差异,但是,真正的教学语言能力和水平,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刻苦学习、严格训练,认识、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而取得的。
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一个教师只有热爱教育,立志献身于教育,才会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才能在教学语言的字里行间,充满真挚的“情”和“爱”,在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和表达方式中,充满热忱、责任心和期待,使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前提。基本而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更是教师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一语中的,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事物本质,通过严谨的论证,科学的演绎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教学语言的雄辩力量和可信度,并不是来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过份渲染和夸张,而是主要看教师能否用马克思主义这把“解剖刀”,带领学生去准确剖析不断运动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科学地认识真理,掌握真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否则,我们“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它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语言能力的需要。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专业文化水平的学习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是与他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关的。一个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功底。只有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对教材内容理解深刻,把握准确。教学语言才能言简意赅,精辟扼要,
进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的要义和实质。试想,教师如果以浅薄的专业水平而自喜,教学语言就必然是飘浮轻薄, 模糊含混。要提高教学语言能力,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还必须有一定的广度。这种广度的界定,应当是一切与深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不仅要精通于所从事教学、研究的某一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涉猎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不仅要专心致志于本专业内部规律的研究,而且还要注重专业外部一切与之“接壤”的新型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有条件的还应在知识结构上做到文理渗透。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融各种知识于一体,对各种知识信手拈来而举要不凡,使整个课堂教学趣味横生。
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提高,还离不开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首先表现为课堂教学中逻辑语言的正确运用能力。列宁曾在《哲学笔记》中肯定了黑格尔的说法:任何科学都是运用逻辑。也就是说,任何科学体系都遵循各自的规律,运用着一般的或特定的逻辑方法。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也必须遵循正确的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形式,来表述所讲授的教育、教学内容,做到使用概念清楚,判断准确,推理符合格式。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必然层次清楚, 措辞精当,准确凝炼。提高教学语言能力,加强语法修辞的修养和训练也十分重要。掌握了语言的基本法则和修辞方法,在教学中就能有机运用各种手段,使平淡、枯燥的教学语言变得活泼生动,栩栩如生。其次,教师的教育、教学,还必须重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选择相宜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又一重要方面。面对一个教学班级整体,教育、教学的目的、内容、要求是确定的。但是,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要求,却是需要加以研究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思维发展状况不一;同一教学班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各异。他们会从各自的认知水平、兴趣需要出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教师就可以把教学语言作为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和手段,选择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语言和方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调节、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结和气氛,发挥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掌握得越准确、对教学语言能力的训练也就越自觉,教学语言能力也就提高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