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是补充性提问。

这是教师在备课时特地准备的。考虑到学生会遇到字面理解上的难点,导致无法深入理解内容的情况出现,因而以此作为核心性提问效果的一种补救。但研究者认为,若通过恰当的核心性提问,学生能准确抓住阅读重点,那么课堂上就不必再用补充性提问了。否则就会产生“徒劳的提问”。并认为,在备课时,补充性提问作为一种准备是必要的,但是实际教学中是否加以运用,却要视提问开展的情况灵活决定。前者体现了设计上的目标具体;后者反映了运用上的方式灵活。

庐江县教育局教研室夏晓华老师以《粜米》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粜米》一文总的目的要求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怎样有条理地一层层叙述的。”课堂提问可围绕这个目的要求,分四个阶段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