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构程序
第一种,问题导入式。
这种变式的特点是教师提出本课需解决的问题。其结构程序为:问题
→提示→研讨→总结。使用这种变式一般在文科课的前一阶段,课程内容
比较系统且多数已有定论。
使用的前提是:教师要把本课教学内容转换成有思考价值的若干问题,以这些问题来统帅整个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一般应是上一堂课列出而要在本堂课重点加以解决的。在这种问题情境下,教师重点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现有研究状况和必需的资料,进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学生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互相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三五个小问题(视教材的复杂程度而定)的提出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教师或指定学生可以适当地做些总结,进而把学生引导到需要在下节课解决的新问题上。
第二种,问题调研式。
这种变式适用于文科课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它要求师生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实践验证或发展原有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社会实践能力。其结构程序为: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调研的计划与组织→个人与集体的调研→讨论总结
这种变式的问题来源要结合教学内容,但又不限于教材中列出和教师提出,学生可以对教材相应部分提出种种质疑,教师可以归纳这些问题, 在某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其它同学就可以试图作出解答,互相争论,确定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并分析可行性,对于同学们尝试做出的解释,可做为假设归类,然后本着自愿原则,建立各种调研小组,定出调研计划,然后进行教师指导下的个人与集体调研,定期讨论并做小结,遗留问题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可以继续调研,直至搞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