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以静制动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间十分钟,由于学生进行了有兴趣的活动,上课铃响后,学生往往不能马上安静下来。这时, 如果教师不注意进行有效的组织就开始讲课,那么前半节课的学习效果就必然受到影响;或者说如果教师进行了课前组织,但不注意方法,见课堂不安静就不问缘由地进行集体训斥,迫使课堂安静下来。这种强制性的压制,虽然能立即生效,但它常常会导致学生的厌恶心理,从而影响了大部

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师本身由于情绪的冲动,也同样会影响到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

从教学心理角度出发,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不要急于上课,可稍作静态观察,或者在黑板上醒目地书写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必要时教师可用几句风趣幽默的话使课堂内渐趋安静下来,然后再转入课题。这虽然耽误了几分钟,但保证了下面的教与学的顺利进行。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延缓抑制规律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所谓延缓抑制是指条件刺激强化时间延迟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反射性抑制。这是由于不合乎要求的行为得不到肯定时,大脑皮层中的兴奋过程在一定时间内转化为抑制的过程。学生由于课间的剧烈运动,其活动的兴奋点正处于高潮,上课铃声响后,学生进入课堂,其活动的兴奋程度虽得到了强制性的抑制, 但仍有一段延迟的过程。如果教师急于上课,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大多数学校在上课之前有二分钟预备铃,这段时间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堂用书、用具的准备工作外,同样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课间的活动兴奋程度有一个自然消退的过程,从而集中精力上好每一堂课。但有的学校无课前预备铃, 因此难免会出现学生上课后一段时间内不能安静下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以静制动的方法,让学生的兴奋度得到自然消退, 将有利于整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