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之一:人们总倾向于只在获得被知者的少量信息资料后,就 力图对他的大量特征做出判断,并形成带有一定评定性的印象。

学生在对教师进行认知并形成印象的过程中,总直接地受自己经验(对教师直接、间接的已有认识)影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或多或少的信息来对教师作总体的判断。因此,必定存在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教师进行印象整饰的对策之一,便是研究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有目的地控制学生的认知偏差。在师生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以下两类:

  1. 以点概面。

在人际知觉中,由于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未作全面的考查,只根据自己掌握的少量信息,就作出总体的判断,这样获得的结论,就是以点概面。以点概面的认知偏差,具体表现为:一般好的印象会使认知者正面评价被认知者的未知品质,而一般坏的印象则会使认知者作否定的评价。这种心理现象又叫晕轮效应。这大量存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知中,使学生表现出依据教师的某一特点而推论其他方面特征的心理倾向。因此, 教师应努力形成一专多能的教育优势,造成使学生仰慕的特点,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向到对教师作出正面评价的方向上。

  1. 先入为主。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先给别人或自己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强烈而深刻的,它对以后的交往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具体有两种表现。一是成见效应。学生根据间接的、少量的信息,对某教师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以后直接交往时的印象形成。二是首因效应。首因即指对初识的人所获得的“第一印象”。学生对教师所建立的第一印象往往成为师生交往的心理基础。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相当稳定而深刻,在以后与教师的交往中,学生头脑中这种既有的“歪曲”印象至多在“量”的方面可有所改善,却较难在“质”的方面实现彻底的改变。因此, 教师群体应该重视建立“集体的威信”,使每一个教师在学生中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威信;教师个体则应重视与陌生学生打交道时的才学发挥、言行表现和仪表展示,从而掌握先入为主的交往主动权。

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学生由于出现上述认知偏差,因此很容易对教师产生不准确、甚至是歪曲的印象。教师应有目的的利用这些认知偏差,从“育人”的要求出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面的形象,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