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提问等待的时间

如果某人以每分钟提问两个或三个问题的速率,向你抛出一连串问题,你将作何反应呢?如此快速的提问,看起来象是遍布乡村小学的自然常识课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就等 1 秒甚至更短的时间让学生回答。紧接着,教师象征性地重复、重述一下该问题,或者叫其他学生回

答。一旦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则在评论答案或提出另一问题前,再象征性地停顿不到 1 秒的时间。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某些教师每分钟问了10~

12 个问题——即在 45 分钟的时间中提出 450 个问题。

然而,在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辩别力的询问中,采用快速探问的方法,收效甚微。我们必须考虑在减少问题的数目的同时,获得每分钟的最大效益。

在教师的停顿行为中,有两个重要的停顿位置,我们称之为停顿时。第一种停顿时是紧随教师问题之后的停顿,不论学生回答快慢与否,教师都应尽力停顿下来。第二种停顿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停顿,教师在评论问题的回答情况或提出另一个问题前,应尽力停顿下来。在我们研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此的迅捷,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加以估量。在一份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会话的标绘图中,我们很难找到哪怕是 1 秒的停顿。

当我们分析学生提供的连续的解释性答案时,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长达 3——5 秒之久的分隔后,会突然迸发出来。因此,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第二停顿时,对此有着很大的影响。当这种第二停顿时被缩短之后,所有的学生的引伸,限定和推测活动都被教师的插入所打断。或许,这就是学生在快速交流系统中,交谈时采用不完整句子的原因之一吧!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词语上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成人也需要这种时间。为了了解停顿时的效果,我们和 50 名小学自然常识课教师合作。在提

问中,采用延长后的 3 秒或更长的停顿时,我们发现,当停顿时延长后, 师生交流的质量开始有所改变。此外,孩子们的言语行为也具有显著的改观:

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增加,随着 3 秒或超过 3 秒的第二停顿时的运用,

相对于采用 1 秒或少于 1 秒的停顿时来说,学生回答的内容增加了 300~ 700%一一普遍的从 4~7 个单词猛增到 30 个单词,此时此刻,学生能说出彼此关联和相互说明的完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