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的适度性操作
试题难易适度是指考试中所命试题的难易程度指数的高低适宜,能够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影响考试效度的直接因素,过分难或过分容易的试题,考试结果都不会呈正态分布。在考试中, 所有的考生全部得一百分或全部得零分,这种考试是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的,因此这种考试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在正常情况下, 考生的实际水平总是存在各种差异,过难或过易的试题,都无法通过考试结果区分考生水平的实际差别。所以,按照命题的客观标准和考生的实际水平,合理确定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考试命题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贯彻试题难易适度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
做好考生水平初步预测。试题的难度不能由主观任意确定,须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考试的性质、目的等,从实际出发,其中通过预测了解考生的实际水平,是合理确定考题难度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搞好考生实际水平预测,是掌握好试题难度的决定因素,不了解实际情况,就不具备命题的基本条件。
-
根据考试目的来确定试题难度。不同的考试对考试难度有不同要求。如在检测成绩中,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教学大纲所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试题的难度应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在升级考试或其它选拔性考试中,试题的难度要随录取率而定,当参加考试人数少,录取名额多时,试题就应容易一些。相反,就应该难一些。这说明,试题的难易程度也是相对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
试题应有适当的梯度。试题的梯度,是指试卷各种考题不同层次难度之间的比例。一份试卷是由各种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组成的,并且常常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的。合理确定不同难易程度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是贯彻难易适度性原则的客观要求。试题缺少梯度,必然会造成分数过于集中,使不同被试者的不同学习成绩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直接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在命题过程中,确定好试题的梯度,是控制试题难易适度的有效措施,没有合理比例的梯度,也就不可能有难易适度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