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后等待回答的策略
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至少要等待 6 至 8 秒钟,称作等待时间。给予学生一段思考时间,这是很重要的,一般说经过等待时间,学生的回答会更加完整,而且能促进更多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给学生以等待时间有以下的好处和作用:
-
、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有更多时间去考虑自己的答案。
-
、将使自己的答案更完整、更充分。(3)、有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
(4)、将使害羞的和回答慢的学生能更多地参与。(5)、使学生的回答更富有想象力。
(6)、学生们更容易相互交流,从而更有信心。
课堂上如果没有“想”的因素积极参与,学生就迷惑不解,也就不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孔子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让学生“想”,在学习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目前常见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讲述声,答问声不绝于耳。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风风火火,热热闹闹;老师辛苦,学生疲劳, “想”这个必须的因素被拒绝于课堂之外。难怪张田若先生慨叹:当年幸好他的启蒙老师因胃病课堂吃药,趁此机会他得以冷静地想一想老师刚才所讲的内容,而每有所获。
本来,课堂提问是要给学生“想”的机会,但连珠炮式的提问,以及所提的那些学生不动脑筋就可以脱口而出的问题,不可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老师简单的提问、学生肤浅的答问,你来我往充斥课堂。“想” 被挤掉了。老师的提问必须以学生的读与思为出发点和归缩,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应设计在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的水平线上。既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又要顾及经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这样做了,就是把“想” 这一因素作为提问设计的核心问题来看待了。只要在课堂上再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想”就可望落实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课堂尤其要变成为积极思考的王国,在课堂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 同时“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科夫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