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速度控制技巧
掌握节奏的技巧。教学语言有节奏可言,而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应认真把握教学的节奏感,做到:教学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离开真情实感,就没有良好的节奏;教学语言的节奏必须与教学内容本身的节奏相一致,才能表现出优美、完善的节奏;提高运用语言节奏的能力,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巧妙地调节自己的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教师的教学语言,就其语言速度来说,它必须受课堂教学规律所制约。要受到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即教师教学的语言速度要与上述各种因素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上课时说话的速度太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听课人的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势必形成信息的脱漏、积压,导致信息传收活动的障碍甚至中止。反之,假使教学语言速度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将导致教学对象精神涣散,感官和大脑皮层细胞从兴奋转入半抑制状态,降低听课的兴致与效果。
从信息原理看,教学语言速度必须合理,必须科学。一般地讲,至少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教学对象的年龄因素——这是确定教学语言速度的重要依据。越是教学对象年龄小,年级低,越要相应地放慢教学语言速度;音节的时值长,语流中间停顿时间长,停顿次数多;而且避免使用过多结构复杂的
句子。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因素——这是确定教学语言合理速度的又一重要依据。即讲不同学科的课或者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由于教材有深浅难易之分,教学语言的速度也应有快慢之别。
再次,是教学环境因素——这也是制约教学语言速度的条件之一。空间大、距离远,语言速度就要相应地放慢。别外环境安静不安静,有无噪音干扰等等,也对教学语言速度有影响。最后,教学要求的因素——如果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情趣, 教师讲述得可以快一些,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当教师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最后要通过启发学生和教师共同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的思考机会。当归结出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更要逐字逐句地吐字清晰明确,使学生既明确而又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总之,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是否与教学对象对语言信息反馈的速度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