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略论教学生动

海军工程学院 卢晓平

作为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生动在其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忽视它无疑是我们在研究教学艺术中的一个不小的缺撼。基于此,笔者不揣浅涵,拟对教学生动问题略陈管见。

教学生动,指的是讲课富有活力、感染力、吸引力。教学生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同时通过学生也反作用于教师)的各处心理活动,尤其如情绪、兴趣、意志、注意、思维、记忆、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处在有利于接受、处理、贮存信息(教学内容)的良好状态,最终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

教学生动可分为内容的生动与形式的生动。所谓内容的生动是指所讲内容本身生气盎然,引人入胜。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人生有涯知无涯”、“学无止境”。如不选前两句,只用后两句同样可以凝炼、深刻地表达这个意思,但却说不上“生动”。通观全诗尽管寥寥四句,却气宇轩昂、生机勃勃,大自然中落日余晖、群山起伏、黄河奔流、苍海浩瀚的雄浑景观跃然纸上,具有强烈的“生动效应”,这是因为诗人用来烘托主题的素材本身就是动人的自然景观。教学也是如此,要使教学内容生动, 关键在于“选才得当”。一方面,教学是在教学规律的支配和教学大纲的规范下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习的智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的活动过程,教学取材自然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同时不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不违反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乐学,我们还必须通过内容的取舍、详细处理,并结合教师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旁征博引,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使学生乐于接受。所以说,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同时也

应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生动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内容具体、形象、直观,与学生已有知识衔接、协调较好;(2)内容新颖,有趣;(3)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案例的运用;(4)当前与学科有关内容有关的热门话题;(5)教师本人的经历、体验。

因此,要保证教学内容生动,以至产生“生动效应”,功夫主要在平时,首先就在备课、写讲稿这一教学环节。同时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涉猎面,多占有资料,我们应注意在平时的教学、科研中积累素材。此外, 讲课内容生动与否还与临场处理教学内容有关,即与课堂讲授技巧相关。因为讲课不是念、抄讲稿,讲授内容跟教案不会完全一致,成功的讲授者大都善于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如课堂气氛)即席调整教学内容,或增加一个教案中没写的生动案例;或删去一些可能使气氛沉闷、学生一看就明白的说明,或重复、强调某一段,或简略某段。

教学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讲授内容有一部分就是这种互动中的“即兴创作”,这种即模创作成功与否对讲课的生动性亦有影响。

形式的生动,是指由于课堂上语言的以及非语言的因素产生的生动效应。譬如,有的课程就其内容来说,是高度抽象的,有些章节在阅读时甚至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成功的教师却可以凭籍娴熟的教学技巧,流畅清晰的语言,恰如其分的节奏,严密的逻辑推理,准确生动的描述,深深地打动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一种形式的生动。

有人作过这样一个调查,一次出色的讲演录音,打印成稿件后发给未听过这次讲演的人看,得到的评价却不高。由此可见,“形式的生动”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一篇优秀的讲演稿,或者一段动人的故事,如果讲述者语言不连惯,语音生硬,节奏不恰当,同样不能感染人。所以, 即使具备了“内容生动”,若“形式的生动”做得不够,也会影响讲课的生动。

“形式生动”的讲授有如下特点:(1)语言清晰、流畅(不流畅就毫无生动可言);(2)适度的抑扬顿挫,即对音调、节奏有所控制,该朗诵则朗诵,该交谈则交谈,该平静叙述则平静叙述,该宣讲则宣讲,该一气呵成则一气呵成,该停顿则停顿。特别要注意适度,否则就会给人做作之感; (3)适当加入讲述以外的操作,如果课堂提问、讨论、出示模具、放投影片等;(4)用词尽可能生动;(5)手势、表情任其随讲授者的情绪自然变化, 不必强求。

综上所述,一堂生动的课应当是内容生动和形式生动两者兼备,相得益彰。事实上,内容生动与形式生动有时并无截然的界限,它们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应当注意的是,无论是内容生动还是形式生动,都必须以对教学内容高度熟练为前提,否则无从谈生动。生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不应为生动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