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的兼容并蓄法

兼容并蓄法是指教师对他人教学风格之长广采博收,利用综合优势使自己的教学获得整体最佳特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形式:选择优秀教学风格若干种,认真研究学习;通过分析、感受,找出每种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及构成因素;将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熔为一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检验、评价其风格效应,调整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组成新的结构,成为一种新的教学风格特色,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复合借鉴他人教学风格之长。

兼容并蓄法是“集优”创造学习法,即综合各种风格之精华,集于自己教学之一身,从而使之具备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如青年思想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将各种艺术风格之长熔于一炉,用于自己的教学和演

讲,使之具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诗朗诵般的激情”。整个教学形成光彩照人的风格特色和引人入胜的风格魅力!这就是广采博收,兼容并蓄的结果。

兼容并蓄法要求教师在学习借鉴他人风格之长时,做到“兼”“并” 有标准,“容”“蓄”有限度。兼容并蓄也并非不加选择,“捡到蓝里就是菜”;更不是没有限度,“多多益善”。“兼”“并”的标准是:所兼并的应是他人风格之长;兼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凡不属他人风格之长, 或虽属他人风格之长但不适合自己特点的,都不应在兼并之列。“容”“蓄”的限度是:不超越教师本人的驾驭能力,容蓄进来能够消化得了。当感受到驾驭很吃力,难以消化吸收的时候,说明容蓄量已达到饱和程度,不能再继续容蓄了。认真研究“兼”“并”的标准,严格把握“容”“蓄”的限度,是教师使用兼容并蓄法学习借鉴他人风格之长的成功的保障。教师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

兼容并蓄法要求教师对“兼容”的教学风格进行组合建构。“兼容” 不是他人教学风格之长的简单相加,更不是无序混合而成的“大杂烩”, 而应当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与整体建构。通过对兼容的风格特色进行优化组合,可使各种风格特色理顺关系,互相亲和依赖,不相抵牾;有机揉和、相得益彰。通过对兼容的风格特色进行整体建构,可使各种风格特色各安其位,结构成相对稳定的整体,“兼容”而来的他人教学风格之长,经过教师的优化组合和整体建构,就达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了。组合建构的过程,也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那么被兼容而来的他人风格之长就会永远是他人的,即使勉强凑到一块,也会因缺乏内在凝聚力而松散混乱,最终失去其生命力。

兼容并蓄法要求教师在“并蓄”他人风格之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主导特色。“并蓄”不是对他人教学风格之长不分主次的并列排放,更不是每种风格特色都得按一定比例“平分秋色”,而应当进行必要的优势重建, 突出主导特色。它们原本都是各自教学风格之长,现在却荟萃一处,就需要根据教师本人素质及教学条件重建风格优势,如果不能重点突出一种鲜明的主导特色的话(这种主导特色既可能是并蓄来的众家之长中的一家,也可能是并蓄而成的具有新质的教学特色),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因失去主导特色而显得暗淡无光。而兼容并蓄作为一种学习和借鉴他人教学风格的方法的价值,也不复存在了。所以教师致力于在“并蓄”他人风格之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主导特色,因为兼容并蓄作为一种学习教学风格的方法, 其本身并不能自然产生新的教学风格。

兼容并蓄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扎实的教学素养。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同志曾大力提倡作家学者化、一人兼备几副笔墨,才能在刻画当代复杂人物时运用自如、游刃有余,才无愧于当今丰富多彩的时代。应该说这对于教师学习和形成教学风格,是极富启发意义的。教师要想通过兼容并蓄法来学习借鉴他人风格之长的话,离开自身全面扎实的教学素养是难以想象的。而全面扎实的教学素养,又是在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广泛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优秀的教学风格,“内功”、“外功”修炼到一定火候, 才能具备全面扎实的教学素养,为兼容并蓄他人风格之长打下牢固的基础。

附:教学现代化的九条建议

[法]赛勒斯坦·弗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