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逐步加深的,教师若能将反映学生对教材不同认识程度的板书,加以有意识对比,便能使学生从中汲取如何思索分析,向课文深层开掘的经验,从而获取某些思维方法,优化思维品质。如一位老师教《避雨》,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深读理解课文,并列一个课文内容分析的提纲。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是这样列的:

避雨

姑娘来避雨:时间,地点,人物,天气,环境姑娘谈雨情:积雨云四指雨十毫米

姑娘是气象员:

这时,教师说,这个内容分析提纲列得好不好,让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边研读教材,边板书:

 外貌:身材(高)眼睛(俊)  文静 

 神态:表情(纯洁,坚定) 沉着 

见(略)行动:掠(湿发)  观察   抓住人

 

“我” 

望(天空) 细心

 物特征

 “还有雨” 

 提示性格

闻(详)—语言:“积雨云” 有心计

 “春雨不多”  

然后,教师让学生比较这两幅板书,论长道短,使学生体会到分析理解课文,不能只停留在“写了什么”的罗列一些现象上(前一幅板书),而重要的是在于挖掘出“为什么这样写”,读懂作者的用心,去发现教材中没有直接写出来的内涵(后一幅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