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把反馈的理论用于指导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教师要不断地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输送给学生,让这些信息作用于学生头脑引起学生的反应,学生要不断地把教师输入的这些信息再以不同的方式输出,让这些信息重新作用于教师的教学。学生信息输出情况能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能够自觉的适应课堂上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情况,及时反馈,因势利导,是一种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

反馈,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观察,有“学生观”,有知人之明,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鉴赏家”而且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在情绪上、知识上的不同反映都会直接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艺术活动。教师要想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教学的课堂气氛,就必须学会观察和了解学生,摸透自己所教的对象,用谦逊严谨的态度,对学生的思想, 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等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在课堂上具备较强的反馈能力。反馈,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谐,有“灵敏度”,有“自知之明”。教学上的调谐,就是保持教与学、讲与练的和谐、平衡。要取得教学上的平衡,不仅要“知彼”——深知学生,还要“知己”——深知自己。教师应当深知自己在知识上的广度和深度,要尽力拓宽自己知识的面,挖掘自己知识的点。唯其如此,才能在教学上左右逢源, 应付裕如,保持较高的“灵敏度”,调谐得当,保持较强的反馈能力。

反馈,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善于交流,有适应性,有应变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从教与学的内在联系来考察,教师的业务水平、主导作用同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悉心关注。用自己饱满的情绪,

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得体的方法去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也带着饱满的情绪,主动地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启自己的智慧,研讨学习方法, 善于“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