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操作
规范性是语言能够实现其交际职能的根本属性。教学语言首先应当绝对地规范,即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这是实现艺术审美创新的基础。另外,教学语言本身也起着一种语言教学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但是,这又并非只是语文教师的事,“而且任何一门其它学科的教师,都应当首先精通语文。”(苏霍姆林斯基语)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是工具性,教学语言理所当然地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能不娴熟地掌握这个工具吗?教学语言具有二重性。著名语言学家高名凯就提出: 它“事实上是书面形式的文学语言的口头或口语化,”是一种“口说的‘书语’”。所以,它既要求具有口头语的通俗简明、生动形象,又要具有书面语的精确、条理、规范。在语音方面,要求教师发音准确,口齿清晰, 能纯正流利的说普遍话。而现在方言区教师队伍的普通话水准还根本谈不上“纯正流利”,就是能用“三级普通话”进行教学的教师也并非主流,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更是少得太不应该!推广普通话是汉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早已纳入国家的政策之中。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教师是这一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如果各地教师不舍得抛却或难于改变自己的方音土调,或认为反正在本地教书,学生也都听得懂,没有必要“打官话”,那么,整个民族的语言将一直维持在“南腔北调”的低级状态。语音得不到统一,普通话无法推广,这样代代相习,将造成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且,这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的失败。
推广普通话先从教师过关,才是正本清源之策。教师要过关,除了各人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想方设法,主动进攻,苦心修练外,各级教育部门还应大力创造条件:一从师范教育抓起,学生毕业之前,保证普通话要人人过关;二要抓在职教师的培训;三应与各项考核和奖励制度(措施)成龙配套。
在遣词造句和“语风”方面,要符合普通话的规则和现代汉语的习惯, 合乎汉民族心理。叙事状物、说理抒情要通俗顺畅,条理清楚,适度得体。择词用句及语段组合要准确恰当,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充分有效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尽量显示出一种“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为学生喜闻乐听。由于教学语言不是纯粹的口语,而具有书面语的一面,事先应有所考虑和安排,进行适当的锤炼加工,力求说出来的话更臻规范。
针对目前教学语言中严重存在的语言不健康现象,在此提出八个戒条,以促其规范化、进而达到纯化、优化、美化的境界。
一戒病——念错字、生造词、文理不通。
二戒俗——低级趣味、挖苦讥笑、街言巷语、猥辞亵语、婆婆妈妈。三戒蛮——居师自恃,语气咄咄逼人,强辞夺理耍威风,令人听而生
畏。
四戒游——离题万里,漫无边际,言无宗语无旨,令人茫然。五戒吹——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虚张声势。
六戒玄——故弄玄虚,不看对象、吊书袋、卖关子故作艰深晦涩,满口术语、玄乎其玄。
七戒废——长篇大论、又长又臭、拖泥带水、拉里拉杂。
八戒套——“教八股”、陈词滥调、老生常谈、标语口号、照本宣科。